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p>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p>
这种素养品质是职业精神的萃取?/p>
是优秀文化的凝练,
是成就工匠的深层次的逻辑因由?/p>
?/p>
一种形上引领又使人们追梦出彩的精神资源?/p>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p>
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p>
人的价值标高,
成为职业教育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p>
它是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p>
新共识、新规范、新目标?/p>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核心在践行,关键在要明了和锁定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目标维度?/p>
只有首先确立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才会有方向、有定位、有远方,才能瞄准标高,
凝心聚力,逐梦前行。笔者以为,这样的目标就是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p>
怀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质上就是创新之心。成
语中的匠心独运或独具匠心?/p>
指的就是这样的灵明独到之心?/p>
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位要素,
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因为心是精神之宅、智慧之府、载体之本。古人强调:
“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p>
”可见,心是神明,心是主宰。反之,失却匠心,工匠就沦为庸匠,精
神也就随之贬值,
沦为低阶的?/p>
不足为道的存在?/p>
换言之,
工匠精神如果抽掉了匠心的内涵?/p>
只剩下形而下的操作,恐怕离匠气也就不远了。所以培育学生怀持匠心,生成匠意、匠思?/p>
匠智,亦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p>
铸匠魂。什么是工匠之魂?是德,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
人说?/p>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p>
”可见,工匠之才是由工匠之德统领的。有学?/p>
强调?/p>
“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p>
”德,就是工匠精神的统领与根本,是工匠精神的内涵?/p>
灵魂。因而培养工匠精神必须铸匠魂、立匠德。人有了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远?/p>
这就是康德所说的?/p>
“德行就是力量?/p>
”反之,人若失却德之魂,就只能算是躯壳和皮囊。所
以,职业教育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
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p>
要搜集和整理具有育人效应的大国工匠?/p>
大师劳模
们的成长案例,融入到德育课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p>
效学有依托,真正成为追寻大师、德技双修的人?/p>
守匠情。匠情之情是情怀之意,是人们对事物怀持的或投射在事物之上的积极、崇高?/p>
富有正能量的情感与态度的总和?/p>
守匠情,
即怀持和坚守工匠情怀?/p>
这种情怀内在地包含了
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态度?/p>
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p>
工匠情怀包括热爱情怀?/p>
敬畏情怀?/p>
家国情怀、担当情怀、卓越情怀等。这些情怀在大国工匠、非遗大师身上都有突出体现。培
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p>
精益的卓越情怀?/p>
学习大国工匠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p>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p>
这样
才能真正得大师真传、汲精神滋养,将自己磨砺锻造成大写的人?/p>
践匠行。匠行是指工匠们做事的行为和行动。培养工匠精神不是因为它是热点和时尚?/p>
为了蹭热点、追时尚、贴标签才随之起舞。它是需要真抓实做、大力践行的。践匠行需要明
了匠行基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生成的独到的行为特征:执着、精技、崇德、求新等。如
日本寿司之王——小野二郎,历经
70
多年?/p>
90
岁高龄仍然执着于寿司旅程;高凤林的火箭
发动机焊接精确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生活艰窘,蜗居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