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p>
肾盂肾炎病人的护?/p>
【考点精讲?/p>
一
、概?/p>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
主要是由细菌直接引起的肾盂?/p>
肾盏和肾
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又称上尿路感染,
易合并下尿路感染?/p>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p>
多见于女性,男﹕女为
10
?/p>
1
?/p>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致病?/p>
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偶
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糖尿病或免疫能力低下者常伴发尿路真菌感染?/p>
2.
发病机制
?/p>
1
)感染途径
①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由尿道、膀胱、输尿管逆行?/p>
达肾。②血行感染:较少见,多为体内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引起肾盂肾炎,致?/p>
菌多为葡萄球菌。③淋巴管感染:很少?/p>
?/p>
多为盆腔部位有炎症或肠道有感染时,致病菌
可经淋巴管侵犯肾。④直接蔓延:偶见外伤或肾周围组织器官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肾?/p>
?/p>
2
?/p>
易感因素
①尿流不畅: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或泌尿系统畸形?/p>
导致尿流不畅?/p>
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其尿路感染率比无梗阻者高十倍。②女性生理特点:由于女性较?/p>
性尿道短而宽,括约肌收缩力弱,尿道口易污染;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因内分泌?/p>
因素改变易至细菌感染?/p>
③机体免疫力低下?/p>
如糖尿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p>
④泌
尿系统局部损伤与防御机制的破坏:如手术、外伤、导尿和
尿路器械的检?/p>
导致黏膜损伤
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⑤其他:尿道口周围或盆腔有炎症等?/p>
三、临床表现(★★★)
1.
急性肾盂肾?/p>
?/p>
1
)全身表?/p>
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
?
?/p>
?/p>
?/p>
2
)局部症?/p>
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下腹部不?/p>
,可有腰痛,
多数伴有肋脊角压痛或(和)叩击痛。临床上轻症病人全身症状可不明显?/p>
仅有尿路局部表
现和尿液变化?/p>
2.
慢性肾盂肾?/p>
?/p>
1
)大多数由急性肾盂肾炎发展而来,急性发作期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p>
?/p>
2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全身症状相对较轻?/p>
?/p>
3
)部分病人仅有低热、乏力,但多次尿细菌培养为阳性,称“无症状性菌尿”,?/p>
有病人以头昏、头疼、高血压、轻度水肿为临床特征?/p>
?/p>
4
)慢性肾盂肾炎后期可有肾功能减退的表现?/p>
3.
并发?/p>
多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可有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败血症等?/p>
四、辅助检查(★)
1.
尿液检?/p>
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p>
尿沉渣有红细胞?/p>
白细胞,
白细胞多显著增多?/p>
每高倍视野≥5
个,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p>
2.
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性期血红蛋白可降低?/p>
3.
尿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确诊的重要指标,临床常用新?
清洁中段尿培养法。临床意义为:菌落计数>
10
5
?/p>
ml
有临床意义,小于
10
4
?/p>
ml
为污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