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红旗渠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红旗渠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红旗渠观后感(一?/p>
5
?/p>
4
?/p>
,
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p>
"
世界第八大奇?/p>
"
的红旗渠。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
民伟大的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p>
"
的红旗渠精神?/p>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p>
1436
年到新中国成立的
1949
年的
514
年中,林
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
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p>
"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
?/p>
"
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p>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p>
1960
年经林县
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p>
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p>
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
10
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
逢山凿洞?/p>
遇沟架桥?/p>
削平
1250
座山头,
凿?/p>
211
个隧洞,
架设
152
座渡槽,
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p>
1500
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
渠?/p>
?/p>
"
红旗?/p>
"
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p>
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p>
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p>
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
导游介绍说:
这就是发生在
"
桑耳庄
"
的一个真实的
故事。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
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好不容易,?/p>
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p>
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公
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
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
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p>
常常故意
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这位刚刚过门的儿媳妇,
得觉自己太没用,
对不起公爹,
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
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p>
轻的生命。杨老汉含恨薄葬了儿媳,自己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悬梁自尽…?/p>
我们又来到吴祖太的照片面前,
照片上,
是一位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年?/p>
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