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读后感
杨定?/p>
当阅读完最后一页《大外交》时,我不禁为书中呈现出的大国间纵横睥睨,外交世界里
的变幻风云所折服?/p>
全书的共三十一章,
每一章都环环相扣?/p>
相得益彰?/p>
让人忍不住像走迷
宫一般,
对前路一无所知却又充满向往?/p>
从第一章开始,
就如同一副宏大的画卷缓缓的展开?/p>
轻描淡写了诸国的外交历史?/p>
欲说还休的点画了他们的外交走向,
让人忍不住往下阅读,
一
问究竟。细数《大外交》中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现实主义如罗斯福,理想主义如威尔逊,
战争狂人如希特勒?/p>
铁血睿智如俾斯麦等等?/p>
每一笔都宛如行云流水般传神的时那些原本写
在平面上的人物立体化了,
一个个仿佛呼之欲出?/p>
连斯大林一个狐疑的眼神?/p>
丘吉尔一个微
妙的表情这样细节之处都被基辛格这样大师级的人物细腻刻画出?/p>
当然这幅画卷的背景也?/p>
广阔?/p>
如果以时间为主轴的话?/p>
从一战到二战到冷战,
再到朝鲜战争和越战,
以及后来的冷
战?/p>
在这时空交错的画卷上?/p>
我们看到了外交场上风雨变幻,
国家间关系微妙复杂?/p>
而国?/p>
命运的航船往往掌握在舵?/p>
—?/p>
掌权者手中,
有人优柔寡断就有人蛮横霸气,
有人微笑就有
人哭泣,有人抓住历史的机遇就有人被历史所淘汰?/p>
《大外交》的执笔者基辛格沉着大气?/p>
勾勒出了整个如史诗般的一部二十世纪外交史?/p>
我们从大外交里的来看一战:
当史学家们还在为谁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而持
不同意见争论时,基辛格却点出?/p>
?/p>
举不出是任何单一国家导致如此疯狂的迈向毁?/p>
?/p>
。他?/p>
各国外交风格出发,把一战前欧洲诸国的心态都有条有理的剖析清楚来看,最后得出结论:
?/p>
欧洲国家把均势扭转为武器竞赛,却未能意识到现代科技与大规模征兵,已使爆发全面?/p>
战争成为国家安全及整个欧洲文明最大的威胁?/p>
?/p>
诚然,德国和俄国完全失去了节制?/p>
从一战到二战?/p>
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圈?/p>
其中发生的外交事件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p>
加扑朔迷离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国与国之间的勾心斗角,
博弈角逐?/p>
不得不说《大外交?/p>
作?/p>
基辛格独具慧眼,
将这其中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看了个清楚明白:
一战后法国饥不择食的外?/p>
政策,英国缘木求鱼式的均势外交,法德的苦大深仇,英法的历史恩怨,苏联的半路杀出,
美国
?/p>
理想主义
?/p>
的游说,诸国对刚提出来的
?/p>
集体安全
?/p>
概念的摸不着头脑,最令人感到惊奇
的是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的复兴?/p>
究其原因?/p>
一小部分在于于德国政府富有技巧的谈判?/p>
?/p>
善于拖延?/p>
?/p>
甚至大量印制马克纸钞,拿到公开市场上去购买外币来偿付,也就是大肆膨胀
其币值,钱虽付的很多,实际上却没有太多资源流出。②
?/p>
更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德国钻?/p>
战胜国诸国间的矛盾,
借了美国与苏联的东风?/p>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是史瑞特斯曼?/p>
?/p>
?/p>
明白即使在凡尔赛的重重束缚之下,
德国仍有实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他并不像民族?/p>
义者所批评的,
而且与纳粹的作风正好相反
(后来纳粹的作风打断了以渐进且几乎必然是?/p>
平的方式?/p>
,他靠着耐心,妥协及欧洲各国去的共识的有利环境,达到他的目标。心思敏?/p>
使他能够以文字上的让步,
尤其是在敏感而具有象征意义上的赔偿问题上?/p>
以此换取终止?/p>
德国的军事占领及促成长远的变革,这些变革必然能使德国居于日益重要的枢纽地位③
?/p>
?/p>
除此之外?/p>
基辛格还提到了史瑞特斯曼政策的成功推行和德国的复兴不能忽略德国资源丰?/p>
实力十足?/p>
凡尔赛合约反而增强了其地缘政治地位?/p>
读到这里的时候,
我忍不住在心中赞?/p>
到基辛格不仅是眼光敏锐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还是视角新颖的史学家,当然由于《大外交?/p>
这本书,他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角色又是一位文笔矫健具有感染力的作家?/p>
相比于一战,
基辛格在
《大外交?/p>
中写到的二战更为详细一些?/p>
可能是由于作为美国的
前国务卿和一位出色的外交官,
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第一手的资料?/p>
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p>
史事件。所以在他笔下评写二战前的背景和二战爆发后英法美苏与德国意大利从交涉到交
锋,
都有其独特而吸引人的观点?/p>
那些领导人的个人性格?/p>
决策能力?/p>
心里有着什么样的主
意,
在基辛格看来都仿佛了如指掌似的?/p>
比如说对于苏德协定的签约?/p>
基辛格就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