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
2008
?/p>
2020
?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p>
(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p>
规划预测滁州?/p>
2010
年总人?/p>
455
万人?/p>
2020
?/p>
480
万人?/p>
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
年,
44%
?/p>
2020
年,
60%
?/p>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p>
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
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p>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p>
发展轴:
“两主一副?/p>
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p>
副轴:滁、定发展轴?/p>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p>
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p>
95
万人口的大城
市。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p>
7
个,人口?/p>
模达?/p>
15
?/p>
30
万人。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p>
5
?/p>
10
?/p>
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p>
2
?/p>
5
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p>
管店、沙河两个等级,?/p>
14
个。第四级?/p>
2
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
36
个?/p>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
(一)大滁城地域构成
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
4472
平方公里。在大滁城地
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p>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p>
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p>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
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
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p>
(三)发展规?/p>
近期规划
2010
年城市总人?/p>
87
万人(滁?/p>
55
万人、来?/p>
12
万人、全?/p>
15
万人、乌?/p>
5
万人?/p>
,城
市建设用?/p>
88
平方公里;远?/p>
2020
年城市总人?/p>
157
万人(滁?/p>
95
万人、来?/p>
22
万人、全?/p>
25
万人、乌?/p>
15
万人?/p>
,城市建设用?/p>
157
平方公里?/p>
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
本次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将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规划区面积
1404
平方公里?/p>
(二)城市性质
滁城城市性质为: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旅游城市?/p>
(三)城市规?/p>
2010
年城市规划总人?/p>
55
万人?/p>
建设用地?/p>
55
平方公里左右?/p>
2020
年城市规划总人?/p>
95
万人?/p>
?/p>
设用地控制在
95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p>
(四)城市总体布局
1
、滁城总体布局结构:规划滁城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p>
体布局结构。三大片区是滁西、滁东、滁南,片区之间由铁路、河流、生态绿地分隔,并由环路和城
市快速道路相连;六个组团是老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南组团、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城东组团、城
北组团;一个风景区是琅琊山风景区。六个组团的功能如下?/p>
老城区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划为老城区,是一个特别的城市组团。对于老城来说,主要是?/p>
解中小学校,市级办公和大型的商业设施。规划疏通环城水系,保护老城的道路网格局。老城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