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部分”。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热力环流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在该节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 所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通过读热力环流图,让学生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二、教法分析

实验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比较薄弱,对自然地理事物仅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学法

观察法;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盆中的热水水汽向上升和冰箱冷气向下沉,并让学生观察壁式空调、暖气片的安装位置,提出问题: 冷空调和暖气片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 讲授新课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的基础知识

1、讲解气压概念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 2、读图析图,感性认知

让学生观察课件图片,同一地区,近地面和3000米高空气压的不同,总结出结论一: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情境导疑,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等压面图: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引出等压面的定义)

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实验,封闭的玻璃箱里一碗热水和一碗冰会发生什么气流流动现象,并让学生试着动手画出气流的运动方向。(由此引出热力环流的知识) 2、课件展示,原理分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面受热不均时产生的空气流动,同时对等压面产生的影响。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和图2.3 热力环流的形成。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 太阳辐射 )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气压差异)

老师通过板书展示热力环流流程图,加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3、读图分析,深化理解

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B、C、B′、C′气压大小的排列; 近地面低压和高压的分布; 等压面弯曲的规律。(本节难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课件,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该问题) 结论二: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结论三: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结论四:等压面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 结论五: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

1、海陆风

(学生观察白板图片)思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运用课件和海陆热力状况,结合第30页的活动,学生思考并能画出白天和晚上海边的热力环流图。 显示歌曲:《军港之夜》歌词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 ……

提出问题:这几句歌词中的风向与自然现象有所不同,你知道有什么不同吗? 2、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观察白板图片:城市景观图和城郊热力环流图 小组合作探究:绿化带和工业区该建在什么地方?

(三)课堂总结:

一、气压和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应用: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四)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

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_;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