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310202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 0 学 分:3

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 5 大模块。《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仪器分析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精心设计以生产实践中具体产品的品质检测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4、工作过程为中心,推进课程融合

本课程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来设计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每一教学单元,按职业工作过程建立课程内容结构。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传授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完成操作技能训练,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5、任务驱动,倡导引探教学

本课程倡导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探究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各任务的学习。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教学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过程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公正的评价和真诚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鼓足前进的勇气,使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达到质的飞跃。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化结构,以测定方法为主线,以实训任务为载体,选取来自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检测项目,按照具体工作任务设计组织理论教学。 2、由理论知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课外学习共同构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的七个学习情景。六个学习情景中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掌握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

3、教学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际操作为基础,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渐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4、整个课程以定量分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规范、整洁、卫生的实训室工作环境和严谨的工作素养,学习分析检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再进行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完成各学习情景各项目下的任务学习和实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分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课程按照下述指导思想进行改革:不进行传统独立的章节教学,将《分析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并行开设,理论围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模块化内容体系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基本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化工生产、一般化学品、产成品的各种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及其防治等方面的安全意识。

4.具有全面质量、计量管理及分析标准化管理常识。 (二)知识能力拓展目标 1.基础知识

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2.专业知识

熟悉各化学分析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误差传递、统计和控制的知识;了解各种滴定法的特点和原因,及相关的计算;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 3.玻璃仪器、辅助设备和计量器具知识

熟悉常用玻璃仪器、辅助设备和计量器具的原理、结构、性能、维护、检定 要求和方法。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操作能力

熟悉掌握各种样品或产品的容量分析操作、 并能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资料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对常用的分析仪器能熟练安装、调试、校正、验收及编写使用操作规程。 2.应变与处理事故的能力

能及时判断和解决分析中的疑难问题;能制定分析操作中的安全规程,并能 正确处理各类事故。

3.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能力,能发现、判断和排除常用玻璃仪器、辅助设备较复杂的故障。 4.分析计算能力

全面掌握常用分析检测的计算方法 5.管理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