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ZS-04-057》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提出背景: 1、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作业存在缺失以及《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分层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2、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不仅注重策略研究,更注重实践研究,使得研究更加系统化,更具策略性和可操作性。(2)凸显学生全程、全员参与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为师生减负增效。

3、主要观点:

1、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研究应具策略性、可操作性。在分层设计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关注对分层作业的策略及操作模式研究。

2、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作业分层一体化操作模式及策略性研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完成任务为主动学习探索。

3、学生全程全员参与操作模式,强化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形成初中数学有效分层作业的策略。转变教师作业设计意识,改生学习行为,通过逐步递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2.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批改、评价、纠错、反馈、有效性测试的一体化操作模式,为师生双方减负增效。

(三)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2)梳理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3)分层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研究。 (4)分层作业有效批改的策略研究。 (5)分层作业有效纠错的策略研究。 (6)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检测研究

(7)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完成、批改、纠错、评价、反馈、有效性测试的一体化操作模式实践研究。

2、研究重点:分层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纠错策略的研究。 3、研究难点: 分层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纠错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方法应用简述 序号 1 2 3 研究方法 文献法 调查、访谈法 经验总结法 应用阶段 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用于师生问卷调查 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应用目的 为研究理论学习储备 为课题预设策略做前期准备 将预设及改进后,好的做法加以提炼,形成策略 每个班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各抽取三名,作为课题分层个案研究,进行长期成绩追踪 通过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测验,进行成绩追踪分析 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6 实验法 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预设策略,通过实践,不断进行检测,改进、完善 三、课题阶段性任务安排

4 个案研究法 用于各年级个案学生成绩追踪 5 测验法 用于作业有效性检测 1、2014年下半年:分层作业有效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2、2015年上半年:分层作业有效批改评语策略的实践研究 3、2015年下半年:分层作业有效纠错策略的实践研究

4、2016年上半年: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检测策略的实践研究 5、2016年下半年:一体化操作模式实践研究。 6、2017年上半年:整理汇总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四、课题完成情况

1、完成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两份,形成分析报告两方面 2、通过研讨、形成预设策略,进行实践研究。

(1)2014年下半年:分层作业有效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2)2015年上半年:分层作业有效批改策略的实践研究 (3)2015年下半年:分层作业有效纠错策略的实践研究 (4)2016年上半年: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检测策略的实践研究

3、通过实践、及时反馈补充完善作业有效分层、批改、纠错的策略。 4、形成阶段性成果 (1)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实践研究,补充完善形成作业有效分层、批改、纠错、有效性检测策略。

(3)形成《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论文集、心得体会集、实践案例集、分层作业集、中期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践反馈

课题实践反馈将从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设计、批改、评价、纠错几个环节,详细阐述最初的预设策略以及补充完善后的形成策略实践情况。 1、学生分层策略研究

(1)预设学生分组策略:根据学习实际、作业完成能力和考试成绩,学生分为基础组A组、巩固组B组、提高组C组三组类别。

存在问题:仅适合初始期粗轮廓式分组,当学生作业完成有上下浮动变化时,就急需调整,否则不便于后期工作开展。

(2)改进学生分层策略

①前期软性分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自愿申报达到的学习目标层

次,再通过老师审定确定暂时的学习目标层次,要求平时的学习不能低于暂定的目标,鼓励向更高的目标努力靠近。根据学生所选的学习目标层次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层情况,这样就同时实现了学生分层。

②中、后期滚动分层

当分组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通过勤奋学习,不懈努力,在考试和作业中明显进步,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时,这时就进入到高一组,反之亦然。。

③个别弹性分层。对极少数学生,从多种原因考虑,不适宜明确分层的,可

以找其谈心,给他(她)建议适合的组别,让他(她)有弹性的空间,既保护了自尊,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实践效果:三级分层更加科学合理,既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也考虑到性格性别等因素,便于小组成员融洽合作,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1)预设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根据学生分组情况,作业对应布置分为基础、巩固、提高三个层次。

其中,基础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注重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巩固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选做题为巩固层次作业,巩固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组:必做题为巩固层次,选做题为提高层次,提高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存在问题:1、教师作业分层设计缺乏策略,随意性大,作业分层缺乏层级间的递进性,缺乏作业层级一体化下的层次性分层。2、如何体现,依据什么分层,缺乏明确要求。

(2)改进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在原有预设基础上,从以下四点进一步细化作业分层设计要求。 ① 紧扣四点(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中考考点及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分层。

②以B层作业确定A、C层作业,保证作业层级一体化。

③刚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

④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完成情况:1、以上四个策略均做了实践,且实践情况比较良好,老师们基本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分层设计。2、都能紧扣四点,以B层作业确定A、C层作业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保证了作业层级一体化。对个别学生也都能做到刚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

实践效果:作业分层设计终于从最初的模糊混乱,各自为政,尝试分层,统一过渡到到后期的原则统领,深入有序,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教师分层作业设计相对成熟,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教师作业布置策略得当,能够做到胸中有数,且层次增减有序。

3、作业分层批改:作业批改形式由最初预设的单一教条,逐步完善形成了大策略下的多样化,形式多元,具体操作方法凸显不同个人班级特色,令人欣慰。主要效果体现在:

(1)批改模式多样化。充分发挥了教师教与学生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小组批改效果显著。组长作为本小组的“班主任”,负责本组的学习等工作。这就像把一个大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班,老师就有若干个助手来管理其他学生,不但井井有条,而且能够落到实处,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

(二)学生层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