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人性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管理学中人性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也体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

一、主要的几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也被称作“唯利人”或“实利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源来源于经济因素,工作就是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报酬。所以,管理者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又称为“人群关系理论”。主要观点是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职工在家庭、企业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人的工作效率随着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又称“自动人” 。“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是“社会人”假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体内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四)“复杂人”假设

西方管理学家沙因等人,认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以及“自我实现人”假设等理论,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只适合特定的时代和人,而人的动机却又是复杂的,不能单单把人的动机假定在一两种情况之上。因此他提出了“复杂人”假设,基于“复杂人”假设,摩斯和洛希提出了“全面管理”的理论,也叫“应变管理理论”。“应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叫“超Y”理论。

(五)“知识人”假设

也称作“学习人”或者“文化人”。它的基本观点:首先“知识人”具有利己性: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员工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力;其次“知识人”具有公益性:学习型员工作为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以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来换取的个人利益,而且经过自身修养和外界引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愿意使其追求的个人利益符合组织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后“知识人”具有理性,即为自身利益的理性和为社会利益的理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