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 《食品毒理学》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D )时间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 B、急性毒性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致畸试验 2、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称为( A )。 A、基因组 B、染色体 C、基因 D、核酸
3、迄今为止,只有( D )可以准确判别人类致癌物的致癌性。 A、急性毒性试验 B、致畸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动物诱癌试验
4、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 C ),同一化学物可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或过敏。
A、互动性 B、单相性 C、双相性 D、累加性
5、对毒理学试验不仅要了解每项试验所能说明的问题,还应该了解试验的( D ),以便为安全性评价作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A、设计方案 B、详细步骤 C、合理结论 D、局限性和难以说明的问题
6、原位杂交是在保持组织、细胞或染色体原有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部( A )进行检测及定位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A、特殊核酸序列 B、染色体 C、基因 D、基因组
7、已证实,重金属铅可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主要是影响( C )的释放。
A、前列腺激素 B、睾酮 C、促性腺释放激素 D、雄激素
8、化学致突变物造成的DNA损伤,在DNA复制过程中转变为( B )的变化,导致基因突变。
A、基因组 B、碱基排列顺序 C、染色体 D、基因
9、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 D )。 A、 免疫分化 B、免疫调节 C、免疫诱导 D、免疫应答
10、分子毒理学探讨众多外源化合物对生物机体组织中的各种分子,特别是( C )的作用机制。
A、聚合物 B、有机分子 C、生物大分子 D、生物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
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由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胚胎毒性具体表现在( ABCD )等几个方面。 A、胚胎死亡 B、生长发育迟缓 C、胎儿先天缺陷和畸形 D、功能发育不全 2、化学物致突变物对纺锤体的毒作用机制包括( ABCD )等。
A、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 B、与微管上的巯基结合 C、破坏已组装的微管 D、妨碍中心粒移动
3、以下可能是DNA上化学致癌物靶子的是:( AC )。 A、前癌基因 B、表达基因 C、抑癌基因 D、引导区基因 4、免疫球蛋白包括IgG和( ABCD )等五类。 A、IgM B、IgA C、IgD D、IgE
5、完整的毒理学评价通常可划分为( ABCD )等四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并结合人群资料进行。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C、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6、PCR技术主要过程由( ABCD )三个步骤反复的循环组成。 A、变性 B、退火 C、延伸 D、共聚
7、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常检测( ABCD )的变化,并结合精子生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评价外源化学物的生殖毒性。
A、乳酸脱氢酶 B、山梨醇脱氢酶 C、鸟氨酸脱氢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8、根据作用方式和引起的后果的不同,基因突变可分为三个类型:( ABD )。 A、碱基置换 B、移码 C、畸变 D、大段损伤
9、目前所使用所化学毒物致癌性判别系统分为三大类,包括( ABD )。 A、短期试验 B、动物诱癌试验 C、急性毒性试验 D、人类流行病学观察 10、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中要进行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BCD )。 A、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B、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C、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行试验 D、选择试验动物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 “√”,认为错的打“×”,
不需要改错。)
1、引起化学突变的关键是需要致突变物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反应。( √ )
2、化学致癌物作用的非DNA 靶子包括作用与纺锤丝系统和作用于与DNA修复或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酶系统。( √ )
3、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触发是单个基因表达的结果。( × )
4、免疫系统作为化学毒物攻击的靶部位,其毒性反应可使免疫活性改变。( √ ) 5、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选择的试验动物种类对受试化学物的代谢方式应尽可能阈人类相近。( √ )
6、一般来说,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主试物应采用工业品或市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 √ )
7、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能确定基因变异的类型和部位。( × )
8、流式细胞术就是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 √ )
9、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二者都具有生理活性。( × )
10、蛋白质缺乏将引起酶蛋白合成减少及酶活性降低,使毒物代谢减慢,机体对多数毒物的解毒能力降低,毒物毒性增加。( √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致畸试验: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其危害作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3、危险度评价: 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4、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遗传毒性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或其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导致癌变,称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致畸试验中选用的动物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致畸试验中一般选用两种哺乳动物,首先为大鼠,此外可采用小鼠和家兔。 大鼠作为致畸试验首选动物的原因,一是大鼠对大多数外源化学物的代谢过程,基本与人类接近;二是大师的受孕率较高,每窝产仔可达8~12只,易获得所需样本数;三是胎仔大小适中,易观察畸形情况。缺点是大鼠对外源化学物的代谢速率较快,对致畸物的易感性较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大鼠的胎盘结构也与人类有一定差异。小鼠对某些致畸物虽然较敏感,但自然畸形发生率较大鼠高,且胎仔小,不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