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目标分解
1. 掌握诗经、楚辞的主要内容以及特点 2. 掌握汉赋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
3. 结合唐朝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理解掌握李白、杜甫诗歌的特点 4. 掌握宋词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以及词的特点
5. 结合元朝的时代背景理解掌握元曲的特点以及主要代表 6. 理解掌握明清小说出现的背景、特点以及主要成就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他是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屈原文化成就主要有哪些?之后,汉赋、诗歌、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如何发展的?有何成就?
建议本课采取探究式和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提供资料和方法指导,以学生品读诗歌典例,体味其内涵、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为主,进而寻找诗歌内在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每人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另外,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以历史阶段为标准,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如先秦组、秦汉组、隋唐组、宋元组、明清组等,然后列举该时期自己熟知的诗词作品,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大致内容和意蕴,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反映的历史背景。也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诗歌艺术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诗歌文体、内容和韵律的影响。
一、诗的经典 1.范围: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诗经》的特点和地位:
(1)特点:其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2)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1
二、楚辞的魅力 1.楚辞体:
(1)出现: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楚国。
(2)特点:一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二是楚辞句式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的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2.《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3.《离骚》的地位:
(1)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2)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并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三、汉赋的风采 1.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西汉的代表作:
(1)前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 (2)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3)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3.东汉时期的赋:
(1)代表:班固、张衡。
(2)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短篇赋兴起。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1.李白的诗歌:
(1)背景: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2)特点:以激情与浪漫著称。 (3)地位:有“诗仙”的美誉。 2.杜甫的诗歌:
(1)背景:唐帝国由盛转衰。
(2)特点:诗风表现出许多的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 (3)地位:有“诗圣”之美誉。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五、宋代词苑 1.词的出现:
(1)唐代民间就已流行,号为“曲子词”。
(2)代表:唐代白居易、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西蜀词人韦庄及南唐后主李煜等。
2.词的发展:
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曲调的名称有《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 3.主要代表:
(1)柳永:北宋词坛上一面旗帜。他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
2
(2)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3)李清照等:李清照的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而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等词篇则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4)辛弃疾:南宋著名的词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元曲:
广义上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与“散曲”。 2.元代散曲: (1)特点: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2)影响:这是诗体的一次解放,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 3.元杂剧: (1)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2)代表:关汉卿,他创作《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瓦肆的出现:在城市里有了固定的演出场地,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散曲和宋词有何区别?
【答案】 (1)词,是一种能够和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又称“曲子词”。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宋词是宋代文学成就的突出标志。(2)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这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明代小说:
(1)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
(2)长篇白话小说:①背景:明代中叶,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②代表作: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等,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影响最为深远。
(3)短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2.清代小说:
(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2)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3)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①特点: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②代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3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长篇小说取代诗词散文成为文学的主流。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光辉的历史,从《诗经》到明清小说,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作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珍品。他们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古代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
(1)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弘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2)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词: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于配乐演唱。
(4)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5)明清小说: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探究拓展】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以极致的赞美描绘。东汉时期,出现了诗赋合流的倾向。 例下列文学形式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A. 诗歌——赋——戏剧——小说 B. 词——诗——戏剧——小说 C. 赋——小说——乐府——戏剧 D. 楚辞——赋——小说——戏剧
【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赋主要开始于西汉;比较成熟的戏剧出现于宋金时期;而小说出现于元末明初;楚辞出现于战国时期;乐府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正确的排序是A项。 【答案】 A
1. 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
【解析】 本题错误主要有2处,一是楚辞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属于战国时期,不是春秋时期;二是句式比较灵活,并不是以四言体为主。 【答案】 B
2.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
4
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 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 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 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 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解析】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李白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其诗歌主要反映出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则生活于唐朝由胜转衰的时候,其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困苦的状况,所以其诗风表现的沉郁真实。 【答案】 C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宋元时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文化繁荣的原因: (1)历史地位:宋元文化高度发达,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具体表现为:①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如三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②全面繁荣,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如宋词、理学等;③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辽金的印刷术、火器制造、绘画等;④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由于城市中有娱乐场所“瓦肆”,有戏曲表演,因而宋朝和金朝已经有滑稽戏、讲唱戏等各种戏曲演出。又因为演唱的发展,经五代到两宋,词获得了极大发展,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⑤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原因:①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③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辽、夏、金重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④这一时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提高;⑤这一时期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的文化成果,继续向前发展。
【探究拓展】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例宋代城市与商业的繁荣,为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题材,谁的词主要反映了市民生活面貌
A. 辛弃疾B. 柳永C. 李清照D. 陆游
【解析】 柳永的词以市井风光入词,描述了都市繁华和悲观离合,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市民生活面貌。 【答案】 B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