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特征。

答:现代远程教育由高科技所孕育,具有1.开放性;2.技术先进性;3.自主灵活性;4.资源共享性。

2.简述远程教育系统与传统教育系统的比较。

答:传统教育系统面对新的教育需求表现出的局限性和不适应如下:

(1)国家对传统教育系统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年度经费拨款的增长同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之间不协调;

(2)传统院校提供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设施的能力、尤其是配备足够的合格的教师的能力同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之间不协调;

(3)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的增长造成教师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和压力的增长同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标准和生活条件提高之间不协调;

(4)由于成人的职业、家庭和社会职责和义务,及路途、时间、费用等因素,现代社会人口中的大部分和相当一部分成员取法利用现有传统教育系统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

(5)传统教育系统中为成人接受各级各类教育进行行业业余学习的设施严重不足;或者对于特定的学生对象和教育需求,传统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不适应和不适当等。

3.简述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出的具体特征。

答:(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教育目标和选学课程;(2)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决定学习进度;(3)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

4.简述远程教与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

答:对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最宽泛的一种界定是将远程学生在远程学习时接受到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同对学生的课程注册、学习管理、学分认定和学位证书颁发以及各种奖励等行政管理服务都包括在内(可称之为学生支持服务)。 (1)学生注册与选课管理。远程教育系统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注册和选课管理.上通常表现出比传统教育更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校制定相应的选课规则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注册也从统一的学期管理体制走向个别化的课程注册管理体制。 (2)平时作业与检测管理。平时作业与检测既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远程教与学的一种形成性评估。此外,平时作业检测还是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的有效手段。

(3)考试、学分认定及学籍管理。远程教育中,无论对院校、教师还是学生,考试都是对特定课程的远程教与学全过程的一种总结性评估,其本身也是远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考试不仅检查了学校的远程学习成绩,检查了教师的远程教学效果,而且检验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质量。

(4)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被认为是远程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始终受到国际远程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不仅理工类而且工商经济类和社会科学文法类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相应的时间性教学环节。

5、 简述教育技术对远程教育的作用意义。

答:从宏观上看教育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推动人类教育方式的改革由于教育本身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功用和效能,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取决社会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建立在受教育人的发展功能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社会都要求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因此,首先就要着眼并致力于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这一根本功能,而教育技术恰恰表现出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全面开发和支持,对远程教育中提高社会成员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建立学习化社会发挥了以下的积极作用。 ① 育在对象上的突破-全民教育

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向所有社会成员开发,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以来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② 育在时间上的突破一终身教育

教育技术为实施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帮助和前提条件。

③ 育在空间上的突破-教育社会化

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国际交流,使教育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事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将趋向一体化,教育资源优化也将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从微观上看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加快远程教育发展,引发教育领域的革命教育技术对远程教育有相当大的针对性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教育技术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重点关注在远程教育中有极强的适用性。远程教育就是- -种院校组织的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的过程。学习资源的重要性在远程教育中比在传统校园教育中更突出。远程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远程学习全过程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和全面质量监控。对资源和过程的重视正与远程教育微观理论中对远程教与学的两个基本功能要素的注重不谋而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正是确保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正是集中在这些领域。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的理论倾向也是和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向相一致的。这将带来教育领域的自身革命。

6、简述独立学习活动的六个支持性条件。

这六个支持性条件分别是:学习资源、学习意志、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计划、交互活动。学习资源是独立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学习资源的作用不

仅是知识技能等信息的载体,而兼有教学、传播、援助、支持等多种功能。学习动机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的重要功能。学习时间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一定的学习内容需要的时间量是固定的,因此学习者要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水平,关键在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如果学习者用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对都可以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掌握。学习意志是一个充分条件,学习计划是一个充分条件,交互活动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6、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学习观。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4.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5.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仟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学习不可能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S-R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

6.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而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二.论述题

1、应用网络检索功能,阐述“微课”的特征。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2) 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 (4)资源组成 “情景化”(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7) 成果简化、多样传播。(8) 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制作环节:

1,通过传统录制方式录制,如使用录像机对上课过程进行录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