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渗透

地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家园,但人口剧增、水质污染、水土

流失、生物资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气层变化等严重问题已深深困绕着地球村中的每个人。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愿望。把环保教育列入小学教育的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努力设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做到文道的紧密结合。

一、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时,结合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课文《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课前让他们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和庐山景色的秀丽,产生向往之情。课中反复朗读,抓住关键的词句,如“庐山

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等进行读悟。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在指导朗读时要求他们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美读之后告之,人人都向往到这么美的地方去旅游,如果去旅游时不注意保护环境,生活垃圾胡乱丢弃,大吃特吃当地的野味,那么这么美的景色只能留在照片之中,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古诗教学,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古诗词朗诵时,我曾让学生欣赏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佳句。因为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指导学生朗读这些佳句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诗人在诗句中所想表达的情感就不难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有针对性地联系教材,针对当今社会胡砍乱伐,随意捕杀,不顾生态规律的现实,正反对比,则能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三、习作教学,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

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润物无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