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促进全面发展 汕头市龙湖区蓬中华侨小学 谢丽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以“学科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则是忠实的观众。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我们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严格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来,我一直重视对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氛围,引导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教育观,确立学生在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方法的正确选择。然而要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教师就不能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应放大胆子,积极营造氛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1、目标——让学生自己找出 。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因而在许多新课的教学中我都会一开始就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学习目标。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引入新课,我就这样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听后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有的说:“我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指的是什么?”有的说:“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还有的说:“怎样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看!学生已经独立的找说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了!学生已经带着强烈的需求自主的进入了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2、新知——让学生自己掘出 。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知、探求新知,因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这样来设计:先安
排以下的一组习题: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在引导学生把等
式改为:3:4=6:8=18:24=30:40,然后让 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找出以上两个式子的联系及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许多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已能大概说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这时,
教师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的新知。让学生自己挖掘出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让学生享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3、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把握产生问题的源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含义的关键词质疑,问:为什么单位“ 1”的“1”要加上引号?单位“1”指的是什么?教学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数量?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 4、内容——让学生自己小结 。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促进自主性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更完整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因而在每节课结束之际,我都会问学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收获,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又能保持持久的自主学习动力,既让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又使其看到不足,便于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 。
“评价”是“自主学习”的拓展延伸,是对自主学习过程的原认知,同时也是一种积累,积累科学知识,包括思维方法的知识和技能。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督,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由于自我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不时地对照目标要求,形成了自我反馈机制,同时还可以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改变了过去学生和教师单一的反馈模式,拓展了反馈渠道,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创设环境,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当今社会,既是竞争时代,又是合作时代,具备协作精神是现代大生产的必然产生和客观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环境,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心理学家肯定的指出:“不合作,就没有成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他们没有思想顾虑,敢讲、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积极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如“圆的面积”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探索新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合作提示 ①、你们想把圆割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
图形与圆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割拼的方法,并小组协作完成割拼过程,再利用割拼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作对比,尝试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强调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同时也保证了同一时间有多数学生乃至全体学生参与,相对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
又如,为了提高各小组的成绩,激发学生良性竞争意识,我还设立了小组团体成绩奖励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① 、在期初,根据分组时的成绩算出各人的基础分。 ② 、在各次测验中,如果保持了基础分,可以为小组加1分;如高出基础分,则高出几分奖几分;如低于基础分,则不加分。 ③ 、将4人的总分除以4,得分则为该次测验的小组团体成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为小组加分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们都能通过努力,为小组的团体成绩作出贡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教学的一种境界。
《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用同龄人所能理解的思路相互交流,更容易产生同学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和统一共识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小组人员的安排应有各个层次学生的人员参与。
2、应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学会大胆发言,清晰表达,学会仔细听各种意见,学会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和勇于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意见。 3、明确合作交流的程序
教师集体指引,出示合作提示→围绕合作提示,充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突出发现规律→小组代表汇报,统一共识。 三、提供机会,激发大胆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
自行探索知识的教育在于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当学生被探究的欲望和挑战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能力,因而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预留质疑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预留充足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要允许学生回答中出现错误,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权威,不迷信课本的权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开拓求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