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太平镇老庄小学 朱 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
他们有的务工,有的跟随家属照料其饮食起居,有的做小生意??因此,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本文主要从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行,安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使社会及广大家长能提高认识,并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 面临问题 解决对策
一、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深入调查,我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积极沟通、以及来自父母的关爱,都会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家庭能否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自卑心理产生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从而导致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自卑感其实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它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他。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
1
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 (二)道德品行方面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大都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于是,他们就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这极易使孩子滋生好逸恶劳、拜金主义等思想,形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只知道单向地接受爱,却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更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其次,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者是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心的少,品德行为上溺爱的多、教育上引导的少,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长期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交往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吸烟、喝酒、赌博、沉迷上网等,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三)安全方面
关于留守儿童安全事件的报道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根据资料介绍,在我国,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二位。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孤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