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七年级(上)

第一章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教学程教学过程 序 教师 学生 引入 1、展示视觉误差图, 回答(有争议) 2、问到底哪一个正方形高? 视觉总是可靠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呢? 学生会回答:用尺子量。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怎么才能知道答案? 方法,拿同一物体来比较。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没尺子怎么办? 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学生由短变长的回答,教师掌握契机引入长度的测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3、再拿一物,问: 它长吗?短。 (与另外一物比较)它长还是这个长?它长。 长度的单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 位 单位。 1、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 位。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学生举例 位。米的代表符号是m 如桌 子的高度是1.2米。你有其他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的例子吗? 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2、 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约1米左右。 的,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运算几个例题 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3、 一千米=1000米 4、 一米=100厘米=10000毫米=1000000微米(106微米)=109纳米 介绍科学记数法,简单方便。向学生简单讲述原理,同时练习。 设计意图 由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 1 / 4

粗略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大小,了解换算关系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5、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米的代表符号是m 如桌子的高度是1.2米。你有其他的例子吗? 6、 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7、 一千米=1000米 8、 一米=100厘米=10000毫米=1000000微米(106微米)=109纳米 介绍科学记数法,简单方便。向学生简单讲述原理,同时练习。 1、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请同学们举例日常生活中要测量长度的情况) 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 问:最常用的仪器是什么?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1、熟悉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播放课件讲解)。让学生多观察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 2、让学生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进 学生举例 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运算几个例题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大小,了解换算关系 举例回答:门窗的大小,人的高度,桌子凳子的高度,楼的高度,楼与楼的距离,书本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 阅读10页图1-22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生练习: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或直尺找出以上几个量(读出一大格和一小格)。 学生练习: 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2 / 4

行错误经验教学。 3、刻度尺的使用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若零刻度线缺损,则移位测) 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正确(注意最小刻度) 读出估计值可以提高精确程度,以后会经常用到。但不必强调。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 记正确(不要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很多,书上例举了很多: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皮尺,什么时候选用这些测量工具? 在没有刻度尺,怎样粗测物体的长度? 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并相互讨论十分合乎测量规范 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 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 学生例举使用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皮尺,的场合。 利用手的指距,脚步(队列步75厘米,正步走80厘米),手臂长约为身高。 1、 很小的物体时可以多个物体叠加起来,再用刻度尺测总长,再去算每一个的长度。以“积累取平均值” 2、 用绳子去拟长,在测绳子的长度,既为物体的周长。 可以投影在地面,在测地面投影的长度,既为物体的高度。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小问题: 1、 如何用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纸弄皱了,还测得准吗? 测轮子的周长,根据轮子转的周数测路程,在求得周长。 2、把纸撕开测纸的周长(测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如何用铅笔和细铜丝和刻度尺来测细铜丝的直径? 3、不规则物体的高度, 4、你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5、你怎样测出河水的深度? 设计测量小问题: 的方法。 2、 如何用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纸弄皱了,还测得准吗? 测轮子的周长,根据轮子转的周数测路程,在求得周长。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很小的物体时可以多个物体叠加起来,再用刻度尺测总长,再去算每一个的长度。以“积累取平均值” 4、 用绳子去拟长,在测绳子的长度,既为物体的周长。 可以投影在地面,在测地面投影的长度,既为物体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