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复习指导

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连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以及对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第1题的第一问“从哪些方面写瓦松”,解答时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无论是乡间对“瓦松”的称呼,还是药谱

中对瓦松的药效的介绍,都是从“现实”即“写实”的角度来写瓦松的。至于“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的瓦松的情景,则是从“虚幻”即“虚写”的角度来写瓦松的。这样抓住了“实写”和“虚写”两个角度及名称、药效、梦中的瓦松三个方面的内容,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1题的第二问“为什么要写瓦松”,探究的是文本的表现手法采用的原因。解答时首先要瞻前顾后,找出它与上文的对应关系。上文曾提到“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而这对瓦松的介绍无疑是“乡村旧事”的一种。其次要结合本文的写作宗旨。本文的写作宗旨在于表达对童年乡村生活的一种怀念。无论是“瓦”还是“瓦松”,它们都是表达作者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的载体。

第2题“写‘我’与‘瓦松’的对话的好处”,探究的是文本的表现手法采用的效果。解答时首先要从作者这一方面来考虑,这样写就等于把“瓦”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活的对象,能够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其次要从读者这一方面来考虑,这样写能使读者对“瓦”陡生爱意,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再次要从主题这一方面来考虑,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灵魂归乡”,人与瓦融为一体的强烈愿望,是对主题的一种升华。

参考答案:1、实写:名称及药效;虚写:梦中的瓦松。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现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2、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读来更有亲切感;表达“灵魂归乡”的愿望,升华主题。

【能力冲浪】

一、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括号里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芷汀(tīng)兰 同仇敌忾(kaì) 岿(kuī)然不动

B、拈(niān)轻怕重 怙(hù)恶不悛 苦心孤诣(yì) C、藏污纳垢(gòu) 栉(zhì)风沐雨 垂涎(yán)三尺

D、莘(shēn)莘学子 皮开肉绽(zhàn) 刚愎(bì)自用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接再厉 天网恢恢 如影随形 坐享其成 B、丰富多彩 赏心悦目 怡笑大方 骄生惯养 C、焕然一新 明察秋毫 好高骛远 孺子可教 D、脍炙人口 屈指可数 严惩不贷 纷至沓来 3、下面一句话中,加点字的意义项应是( )

这部电视连续剧把主人公的性格放在生死关头加以刻画,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使观众荡气回肠。 .

A、曲折环绕 B、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C、掉转 D、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

4、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的大作,洋洋万言,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小小年纪写出的这种大气之作,实属不易之论。 ....

B、战略家们总是能从微小的迹象中察知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规律,并把它运用于制定正确的策略。这种见微知著的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

C、高考临近,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让我感动不已。 .... D、你一生的罪孽,可以说是天怒人怨,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8题。

二月兰

季羡林

①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②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③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④我在迷离恍惚中,忽然发现二月兰爬上了树,有的已经爬上了树顶,有的正在努力攀登,连喘气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我这一惊可真不小:莫非二月兰真成了精了吗?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二月兰丛中的一些藤萝,也正在开着花,花的颜色同二月兰一模一样,所差的就仅仅只缺少那一团白雾。我实在觉得我这个幻觉非常有趣。带着清醒的意识,我仔细观察起来:除了花形之外,颜色真是一般无二。反正我知道了这是两种植物,心里有了底,然而再一转眼,我仍然看到二月兰往枝头爬。这是真的呢?还是幻觉?一由它去吧。

⑤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⑥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一座小土山,最初毫无惊人之处,只不过二三米高,上面长满了野草。当年歪风狂吹时,每次\打扫卫生\,全楼住的人都被召唤出来拔草,不是\绿化\,而是\黄化\。我每次都在心中暗恨这小山野草之多。后来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把山堆高了一两米。这样一来,山就颇有一点山势了。东头的苍松,西头的翠柏,都仿佛恢复了青春,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中间一棵榆树,从树龄来看,只能算是松柏的曾孙,然而也枝干繁茂,高枝直刺入蔚蓝的晴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