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双因素理论激励员工示例

如何利用双因素理论激励员工示例

双因素理论概述赫兹伯格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中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Hygiene),主要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如薪金、管理方式、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没有这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意,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具有这些因素可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人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另一类叫激励因素(Motiviation),主要包括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等,它的存在有利于增加人的满意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没有这些因素不至于引起人的不满。赫兹伯格把员工的工作态度分为四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的结果令人满意。这中间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满意。赫兹伯格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质的差异,而不是量的差异。缺少保健因素,员工会感到不满意;有了保健因素,员工并不一定会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具备时,员工会感到满意,没有激励因素,员工不一定会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从双因素的观点出发,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两因素双管齐下,方能全方位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双因素理论自产生以来,受到管理学界、企业学界的重视,他们认为双因素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例说明:从双因素理论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为高校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

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支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从双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保健因素不到位从工作地位看,部分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辅导员队伍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员”“保姆”,被其他人错误的认为从事的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从管理看,高校关于辅导员建设方面的文件措施较为薄弱,工作的力度不大。在调研中只有不到10%的辅导员认为学校对辅导员队伍高度重视,措施到位;从岗位酬金看,辅导员普遍对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同校教师或其他群体相比较低或低得多的占了78。6%;从工作环境和条件看,辅导员感觉最大的压力就是工作压力。学生工作无小事,由于职责不清,凡于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倍感事情做不完。从工作硬件条件看,工作的办公设备、场所都存在一定问题,辅导员与学生个别谈心时往往要另找地方,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因素欠缺辅导员最关心的就是职业发展,而目前最困扰辅导员的也就是这个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途径主要为职务和职称两个方面:在职称上,许多高校现行的关于思政系列职称评定标准与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没有很好结合,最终的评定结果有时成了本职工作干的再好,也抵不过多发表几篇文章好的状况;在职务发展上,岗位职数有限,发展空间较窄,岗位没有吸引力,许多辅导员工作没几年就忙着转岗。在调研中,有55%的辅导员愿意在岗工作3—5年,只有16%的辅导员愿意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辅导员的表彰的力度也太弱,辅导员工作长期得不到肯定。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辅导员常常处于被动听从的状态,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体现。 三、双因素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原则双因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原则: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并重的原则辅导员大多为年轻人,应首先创造必要的保健因素,为辅导员提供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他们的工作给予较好的报酬。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他们更看重工作自身的价值和与工作同步获得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精神需要超出物质需要。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工作中的激励因素,增加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发挥他们的才能,建立完善的机制,以便持久、有效地激励辅导员,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可度和喜爱度,树立荣誉感,内在激发其工作的动力。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互转化的原则在双因素理论的实践运用中,保健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同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转化的关键就是是否与工作特征相联系[6]。例如,辅导员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平均分配不与个人工作实绩挂钩,就纯粹是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福利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就会显示激励效果。在辅导员表彰上如果标准不严,表彰变成了轮资排队,就使荣誉激励这个激励因素演变成了保健因素,发挥不了作用。

运用双因素理论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结合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及伍需求的调研情况,影响辅导员队伍的保健因素主要为环境(人际关系)、薪酬、职业文化三个方面,激励因素主要为工作设计、发展、成长和认可四个方面。

外部建设上消除辅导员的不满,使他们安心工作1、建构适宜的环境,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环境建设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会环境,大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导向,党和国家政府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相关的文件和具体措施营造一个重视、关心、培养辅导员的好氛围,使他们安心:工作环境,学校要提供给辅导员必需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如电脑、打印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