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第三中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编号: 小组长签字:
课题 科目 主备 12.3机械效率(2) 物理 祁瑞钦 课 型 领导签字 新授 授课时间 年级 周 月 日 初二 备课2013年6月1日 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2.会正确组装滑轮组。 学习重点: 认识滑轮组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学习难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借助于课本或资料完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用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用____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总功;用_____表示。总功、有用功、额外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η______1。 【课堂学习】 一、合作复习(要求:学生3分钟交流互纠“课前准备”,教师3分钟点拨释疑。) 二、课堂导学:(学生利用约15分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目的:引导学生组装滑轮组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2.实验原理:要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需测出_____和_____。为此要测出钩码的_____、钩码被提升的_____、_____和绳子移动的_____,由此求出有用功W有=____,总功W总=_____。从而求出机械效率η=_____。 3.实验器材:_____、_____、绳子、两个滑轮、铁架台、刻度尺。 4.实验步骤:(1)按照教材图12.3-2那样组装滑轮组,测出钩码重力G并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慢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4)改变钩码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 实验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次数 G/N 度h/m 1 2 3 有用功 W有/J 拉力 F/N 绳端移动总功 机械效距离S/m W总/J 率η 效率随钩码____的变化而变化,钩码____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 拓展与延伸: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提高机械效率办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____。 三、自主学习(学生利用约7分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1.下列因素中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的是( ) A.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 B.机械自身的重力 备 注 C.物体的重力 D.机械功率的大小 2.如图1所示,物重40N,滑轮重10N,用力F匀速向上提起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绳重和摩擦不计) 3.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图7 4.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摩擦)提升800N的重物,所用拉力F为200N, 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动滑轮重? F G 四、合作交流(统一答案、交流方法或依据的知识,约5分钟。) 五、展示提升(展示2、3、4题,约3分钟。) 六、课堂检测(独立完成、全批全改.) - 1 -
5.分析与论证:你在三次实验中测得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得测量结果,同一滑轮组机械
准格尔旗第三中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