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的课件

一、开放性导入。

交流讨论:什么是化石?什么是琥珀?两者的关系? (化石:保存在地质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赅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因为它的晶莹透明,往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等。

关系:整个植物或动物因陷进某种物质而与空气隔离,尸体不腐,从而产生活生生的化石。琥珀就是其中的一种。琥珀看起来很像透明的黄色塑料,实际上,它是树流出的粘稠的树脂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硬,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变成的化石。)

【设计意图】:从琥珀的理解入手扫除阅读中的潜在的理解

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1.根据课题质疑。 2.理解“奇异”。

(通常的琥珀中是不包有昆虫的,文中提到的“琥珀”是一种特例。那是昆虫等有生命的东西,爬过树干或在树枝上玩耍,对这种闪光的东西产生好奇,靠近它被树脂粘死。开始是作拼死的挣扎,然而树脂越滴越多,终因饥饿和疲劳而死,并被树脂裹起来。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就变成奇异的琥珀。)

【设计意图】:从“奇异”入手,引出课文的学习突破口,以利于兴趣的激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交流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2.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完成填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 ”——“ 琥珀”——“琥珀的 ”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扫除语言文字上的理解障碍。

四、学习课文,初步理解琥珀的“奇异”。

自读课文最后一节,圈划有关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一步理解“琥珀”的同时学习课文语言,达到满足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二、学习1-11节,理解琥珀的形成条件。

1.默读课文1-11节,思考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 2.交流讨论。

1、学习第一层(2─9自然段) (1)、学生齐读2─9自然段

(2)、第2─6自然段是介绍什么的?(介绍当时的环境) (3)、划出2─6自然段描写太阳句子和气温的变化词语。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体现气温的变化词语有“暖暖”、“火热”、“热辣辣”。)

(4)、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这块琥珀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因为只有松树才有松脂,而且必须是一棵老松树上,只有老松树才会掉下大滴的松脂。②、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松脂滴下来裹着它们。)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