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了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面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即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虽然教学研究机构一直大力提倡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材施教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行政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两极分化,造成学优生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学困生出现学习信心不足、渐渐失去动力的现象。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从2014年2月起,实施必修课走班制度。在学科分层、学生选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物理学科也在分层之列。本文是从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二、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所谓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对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实施,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学校近十年本部高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因学生转学、出国、病休等原因,以下数据与实际招生人数略有出入。

虽然从表中反映出的学生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多数教师觉得如果对全体学生按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考试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按12个班级平均,每班人数不足40人,为走班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决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必修课分层次走班教学。 三、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考试和分层提高。 1.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表2所示。

2.分层作业和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天的作业,每一单元的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以“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层命题、分层次考试、分层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3.分层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我们分层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稳步提高。

四、分层走班制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高中物理学科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分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