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 重点章节

第九章 德育 重点章节

一.(狭义)的德育概念是,认为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重点 单选,多选,填空 ㈠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学校德育本身不但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动力或“造血”机制的文化要素。这一文化功能(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维系功能,二是社会文化整合功能,三是文化变异功能。

㈡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多选或填空 ⒈德育的生存功能 ⒉德育的发展功能 ⒊德育的享用功能

㈢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

⒈德育可以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保证教育本质的实现 ⒉德育对其他各育具有促进功能

三.填空或选择;①(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②(确定德育目标)对于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是一种方向的引领和保证,是确定德育内容、制定德育原则、选择德育方法等工作的前提。③(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着德育目标,是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 四.德育目标的特征------------多选或填空

①德育目标具有历史性②德育目标具有社会性③德育目标具有价值型 五.制约德育目标的因素①社会因素②人的因素

六.1990年4月1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七.我国中学的德育内容;主要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四是理想教育,五是道德教育,六是劳动教育,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八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八.(德育过程)是一种育德的活动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填空或选择 九.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多选或填空

十.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多选或简答 ㈠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㈡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重点

十一.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或论述 非常重要

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型)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坚持不懈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识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

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有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

㈡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叫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论述P253

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具有以下含义;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想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填空或选择

(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的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讲,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

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十二.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十三.德育的基本原则(结合案例考) ㈠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结合案例考

第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理论和道德知识,不仅要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引导。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这方面的自我修养

第三,教育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如果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怀疑其所受的教育,产生虚假感。 ㈡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的方式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依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稳步前进,而不能冒进。 (选择题名人的话是什么原则)孟子主张“盈科而后进”,反对“揠苗助长”。他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要求要“不陵节而施”。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现有的水平

第二,还要掌握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状态,使德育要求和方法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

㈢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固有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 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㈣爱和民主原则

爱和民主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同时尊重学生题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基础)和(动力)。 贯彻爱和民主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和信赖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 第二,注重德育过程的民主化,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㈤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第三,要重视个别教育工作,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应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

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注意教育影响互相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要想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各级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二,要求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一致

第三,要谋求学校、家庭 、社会三个方面的合作,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德育工作模式 十四、德育方法是沟通(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的桥梁----多选或填空 十五、说服教育法;所谓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第一,注意沟通形式的多样化;第二,谈话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规范的价值;第三,还要注意谈话语言的艺术

十六,榜样教育法;所谓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

运用榜样教育法的要求;第一,榜样要植根于受教育者当下的生活;第二,不能神化榜样人物;第三,运用榜样教育法时,注意适当地体现“德福一致”的价值观念;第四,正确对待偶像崇拜现象;第五,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身教。 十七.道德叙事法;“叙事有两层含义,用作动词时指讲故事,即将某事件用形象的语言叙述出来,用作名词时,指的是叙事者所讲的事件

德育中运用叙事法的依据在于叙事所具有的育德动能,这些功能表现在;----多选题 首先是陶冶道德情感。其次是促进道德价值的理解与认同。再次是激发道德反思。最后是引导道德行为。

运用徐事法的要求;第一,叙事前,有备而来。第二,叙事中,运用技巧;第三,叙事后,价值引导

十八.交往实践法;所谓交往实践法,就是对学生日常交往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德育中之所以采取交往实践法,主要基于(交往对人道德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填空 运用交往实践法的要求;第一,对同伴团体进行价值引导;第二,激发同伴团体交往的动态化;第三,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第四,协调交往冲突

十九.道德讨论法;所谓道德讨论法,就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体的方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