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播放)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讨论
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在情绪、力度、速度、旋律有上什么特点? 生: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师:引伸——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 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摇篮曲》,揭示课题与介绍。
五、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生平 (一) [出示] 舒伯特肖像。 师:这位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教师的家庭。他八岁就开始随父亲,兄长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他一生中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首著名的《摇篮曲》。(听音带范唱一遍)。 提问:
1、听了这首歌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并请几位同学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歌曲表现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3、教师小结。
4、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摇篮曲》的创作过程吗?
师:那我给大家讲一个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一段小故事。 [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认识及对作品的了解]
一天,十分饥饿的舒伯特,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递去菜单
时,舒伯特这时才感到身无分文显得十分尴尬。他四处张望,希望能遇到一位熟人,可店堂内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了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短诗,便立即动笔把它谱成歌曲,并交给了店主换取了一份土豆来充饥。到了舒伯特去世三十年后,这首在饭店里创作的《摇篮曲》手稿竟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出售,成为传世之作。也才有你们今天所听到的这首著名的《摇篮曲》。
5、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 F 4/4 3 5 2.3 4 | 33 2171 2 5 | 3 5 2.3 4 | 33 2342 1 0 |
2 .2 3.2 1 | 5 43 2 5 | 3 5 2.3 4 | 33 2342 1 0 || (1)、再次聆听音带中的范唱。 (2)、要求学生用韵母u轻声哼唱。 (3)、重点解决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及倚音的唱法。 (4)、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要求学生完整地唱好旋律。 (5)、师生共同分析:
师:你们认为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两部分)
[板书] 曲式结构:二段体 A + B (6)、教师小结。 6、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2)、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歌曲。
(3)、提示演唱方法与板书: [板书]: 克劳蒂乌斯 词
《摇篮曲》 舒伯特 曲
尚家骧 译配
[板书] 音量——轻
音色——暗、柔 情绪——亲切、温存
节奏——平稳、略有动荡 速度——徐缓
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歌曲。 六、口琴学吹《摇篮曲》
1、教师示范演奏。 2、学生视奏练习。
3、师生吹奏“接龙游戏”。 4、集体齐奏《摇篮曲》。
七、复习口琴合奏曲《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 八、总结。下课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
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 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 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用甜美的声音去演唱乐曲。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 学会“F”“P”强弱记号, 并能自信的,自如的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4、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乐曲。
2、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了解“很强” “很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1、师: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 我播放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视频 回声)
2、师: 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一种自然现象, 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 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时, 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回声和我们的发出的声音相比, 有什么不同呢?(强、 弱)
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 我们一般称为“强” “弱”
设计意图: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回声,使学生对回声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回声的特点,对学习新歌中的难点部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
3、师: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声” 怎样? 老师是发声源, 你们来表现回声。
但是你们的人数很多, 谁能告诉老师怎样表现出回声?
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 那我们为回声加上旋律怎样?(听旋律) 师钢琴演奏, 生跟琴模唱。(教材中强弱对比的一段旋律)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棒! 尤其是加入旋律后, 声音就更动听了。 刚才我们做的小游戏中, 老师发出的强的音, 在音乐中用 F 表示, 那回声用 P表示。
师讲解:
“f” 表示强, “p” 表示弱。
引申: 老师给他们各添上个朋友
“f f” 表示极强, “p p” 表示极弱。 二、聆听歌曲 1、初听音乐
刚才同学们演唱将回声表现的惟妙惟肖,就像的真的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友谊的回声》,思考这首乐曲名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
面对山谷, 我们发出怎样的喊声, 山谷就会传给你怎样的声音, 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 你对别人付出了怎样的真心, 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也就是友谊的回声。
2、复听音乐
3、乐曲中哪部分旋律是来模仿回声的效果的?
噢 噢 噢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