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教案 语文版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致蒋经国先生信》

课题 《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 学 目 标 重点 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难点 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1、了解作者及蒋经国先生 廖承志: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 蒋经国:蒋介石之子,蒋介石病逝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主政台湾,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情 景 导入,激 发 兴 趣 自 学 交 流 , 初 步 感 知 指名唱《七子之歌》,并说出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愤,是游子的呼唤。当歌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民族屈辱已经洗刷,但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将经国去了一封信。 1、了解作者及蒋经国先生 廖承志: 家, 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 。 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3、加拼音或写汉字: 咫______尺 会晤____ 盍___ 城隅____ 绸móu____ mǐn_____灭 zhuì______言 beì 谬 wú______庸 此诚______憾事 徒______生困扰 了______吾弟孝心 4、释词 匆匆一晤 历历在目-- 各得其所-- 局促东隅-- 主备人 审核人 1、识记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激发爱国情感 预 习 案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探 1、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态度如何? 究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质 疑 3、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并找出相关句子,揣, 摩其感情,并有感情地诵读。 展 示例:第1段中: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至盼善自珍摄。表达了作示 释 者怎样的情感? 疑 第7段中: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 结 规 律 , 当 堂 检 测 一、基础驿站 1.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耀(xuán) 头衔(xián) 吹嘘(xū) 人迹罕至(hǎn) ....B、踌躇(chú) 爵士(jǘe) 伶俐(lì) 死不瞑目(míng) ....C、朗读(lǎng) 害人听闻(hài)赏赐(cì) 崇拜(chóng) ....D、鞠躬(jū) 模型(mó) 竦峙(sǒng) 随声附和(h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天之遥 实相悖谬 毋庸赘言 敬希诠察 B.自欺欺人 经纬万端 前扑后继 展望未来 C.局促东隅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互相监督 D.未雨绸缪 彬彬有礼 锲而不舍 声色俱厉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 同捐前嫌: ( 2)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生,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 ..毋庸赘言: 4.本文是一封书信。写信人是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之子_________收信人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当时任______________,写信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 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中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延伸 , 发散 思维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教 学 反 思 书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欣赏、写作书信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欣赏书信的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信的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所在。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