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珍惜”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这一独特的内心感受,实际是表达对环境、对我们生存其间的文化的珍惜。本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写城市的“同”与树的“异”时所使用的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写树的文章内容很不一样,是从文化的角度写树体现的价值,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作者呼吁人们珍惜树,用意在于引起人们关注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城市的文化建设。 二、指导思想:

在教学时,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写简单批注、查找资料、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在交流中去发现,仔细体会文章的写法及主旨。教学时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珍惜城市文化、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树的课文,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说爱树、护树、种树。但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内容很不一样,这篇文章作者赞美树,是从文化的角度写树体现的价值,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质疑。学生可能会将认识停留在保护树木上,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巧妙的点拨,不偏离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文化传统,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设。

2、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个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弄懂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六、教法学法

教法: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选恰当的时机巧妙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学写批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发现;探究学习、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朗读品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并提升语文素养。 七、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常见的国家、城市的标识,课文重点句段,小组合作目标等);户太八号葡萄的图片(叶子不少于16片,葡萄4串)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城市的市花,以及家乡西安、户县的标识。 八、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了解“标识”。

谈话导入:同学们,走在大街上,一定会有人认出你们是小学生,而且是户县北街小学的学生,为什么?因为你们胸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它是少先队员的标识;你们穿着北街小学的校服。标识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辨别出不同的事物。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标识呢?今天老师带了一组城市的图片,谁能分辨出来是哪座城市?(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无法辨别)。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抗抗写的散文《城市的标识》,看看她笔下的城市的标志是什么?用心领悟,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说课堂奖励办法:每个环节奖一片叶子,胜出的组奖励一串葡萄。

(设计意图:从学生系的红领巾、平常穿的校服等熟悉的标识入手来导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二、寻找“标识”。

过渡:这篇课文,作者把什么作为城市的标识?生答:树。作者为什么要把不同的树作为不同城市的标识,想让我们珍惜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探究的问题。

(一)品味蕴涵文化底蕴的树的“异”。

1.自由读文7—13自然段,找出文中写了那些树,这些树各有什么特点,是哪座城市的标识?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城市 树木 树木的特点 杭州 香樟 端庄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浪漫 福州或广州 榕树 枝条流苏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新疆喀什 圆冠榆 玲珑精致 北京 国槐 秀气而坚韧 3.你最喜欢哪个城市的树,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从树的特点来说) 4.展示朗读。请7位同学分别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树木的段落。(指导朗读时突出树木的特点)

5.拓展。请各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喜欢的城市的标识。 6.师课件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市花:天津市—绒毛白蜡,威海市—合欢,西安—石榴花。 7.师小结:这些千姿百态的树展示了各个城市不同的风韵,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但作者在写树的不同时,还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城市的雷同现象。我们看看有哪些现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二) 感悟失去个性的城市的“同”。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圈划批注城市的雷同现象。

2.全班汇报交流:从建筑大楼如此相似、街道商店似曾相识、商品一模一样等写城市像多胞胎。

师小结:是啊,这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城市,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茫然无措。这让我们觉得唯一区分城市不同的树,显得多么珍贵!那么,写城市的雷同起什么作用?

(三)体会“反衬”写法

课件出示:反衬手法。师讲解:反衬就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用有差

别和相反的事物做陪衬,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反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城市的“同”与树的“异”两个话题进行探讨,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树木的独特,并拓展常见城市的标识。这样,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树代表了不同的城市个性,从而认识到树是城市的标志。这样就体现课文的重点。) 三、感悟“标识”

作者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还有更深的原因吗?

1.自由读14—16自然段,画出表示树重要的相关句子,并写好批注。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心理。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4、小组讨论: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是不是太绝对了。(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印记、标识、灵魂)

5、齐读、师生接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

6、师小结点拨:树这么重要,是因为每一棵树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受地域和气候影响无法挪移,是一个城市不可替代、不可被置换的印记。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也是从古至今几千年的积淀,有自己独特的底蕴,也是别的城市不可替代的。比如我们省会西安,就不同于北京、南京。作者说树将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唯一不可被替代代的印记,其实是在担忧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建设的缺失,一个城市失去自己的个性。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畅谈体会,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树木的特点代表不同城市的人文精神,珍惜树木、珍惜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的文化传统。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四、珍惜“标识”

1、讨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现代文明都可以复制,使得一些城市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那么如何保护城市的标识,保护一个城市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学生汇报。

3、拓展:你觉得什么是家乡的标识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户县的标识:户太8号葡萄、中楼、户县农民画、秦镇凉皮等。

4、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代表着每个城市的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特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识,不论这些事物有的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还有的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我们都应该细心呵护,世代传承,让我们的城市独具自己特色。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也要与生活对话,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化学生体验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欣赏“标识”

1.家乡西安市的市花是石榴花,师出示自己写的古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