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课》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方案

.

教师专业发展班学员 洪山区 王海波 卓刀泉中学化学教师 【学习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达到灵活运用定律、贯通所学知识,达到中考要求的作用: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认识定量研究和计算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 2. 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将第一~第五单元所学知识再次复习,找出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

﹙二﹚激趣导入:

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原因、及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学生归纳﹚。 ﹙三﹚预习检查及课内训练:

找出第一~第五单元知识点与质量守恒有关的内容,如质量守恒的理论基础、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守恒现象,尤其看似不守恒实际守恒的化学反应,怎样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量的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复习﹚。 ﹙四﹚方法归纳:

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解决例题,并将题目分类,归纳不同题型。 ﹙五﹚要点概括及板书设计: 1、《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原因 应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或实验事实 推测物质的组成、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计算 2、《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表现: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不 变 元素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分子数目 改变 可能 改变 3、分组讨论:找出前五个单元所学知识点与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进行对照,找出理论依据并解释原因。﹙内容略﹚ ﹙六﹚拓展延伸及练习:

1、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3、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

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A和B的质量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 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7、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X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是化合物 C. X中有水 D. X不稳定

8、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 n个N2和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 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 1克饱和食盐水中加1克水后所得的溶液的质量

D、1克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克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9、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10、下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的是 ( ) A. CaO+H2O=Ca(OH)2 B. H2O+CO2=H2CO3

C. CaCO3CaO+CO2↑ D. 2CO+O22CO2

1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1 m 乙 30 39 丙 17 0 丁 2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12.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

13.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点燃4CO+2x+6H2O则

x的化学式为( )

14.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带,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一 4.8g 8.0g 实验二 112.6g 112.4g 实验三 118.4g 118.4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体系中进行。

15.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16.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反思】:这是学完前五个单元后进行的期中复习,用一节课时间很难完成,需要学生提前复习并做好知识点的储备,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复习的一个好时机,引导成功必将对今后的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经过这节课的复习基本达到效果,这也是能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很好实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