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类型

(一)关于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 第一,广义定义类。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二)学校文化的类型:

以学校文化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 。

1.显性文化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1)、校园建筑具有德育价值:学生在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里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道德教育。(2)、校园仪式具有德育价值:如升旗、入团(队)宣誓、运动会入场等学校仪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价值。

2.隐性文化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1)、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人际环境。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会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最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2)、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3)、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书香校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在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道德文选或文学作品中,激发对真善美之情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恨感。

从学校德育的对象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学校文化分成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 。1、教师文

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于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通常教师文化表现出的独特的、具有传统色彩的特点。

2、学生文化表现为:1、尊重学生权利。学生文化是学生孕育理想信念的摇篮;2、尊重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人的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重点

1、总体目标:

调查并分析影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途径与方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走上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道路。并借此课题的研究为全校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本课题侧重研究的是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 3、研究的内容:

(1).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化环境,使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艺术化是学校美育大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不断创新指示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策略,全面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文化底蕴厚、艺术氛围浓”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学校特色建设的系统工程;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梯次推进。初级阶段——特色项目,即学校形成单项性特色;中级阶段——学校特色,即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高级阶段——特色学校,即学校将鲜明的办学风格拓展成与众不同的办学个性,形成整体性特色。

(3).研究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以“浸濡、体验、内化”为要素的环境育人策略;

以“感动、交流、提升”为内涵的特色纪念活动;以“阳光、生命、成长”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以“科技、读书、艺体”为代表的学生实践活动;以“个性、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社团活动。通过特色德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4).创办文化特色班级,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文化特色班级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

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

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四、研究的原则

⒈ 科学性原则

在研究工作中,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必须是真实、客观的;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贯彻“三实”(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讲求实效)的原则。

⒉ 理论先导原则

先进的教育行为,来源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⒊ 协调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采取“研训管”一体化的原则,它把教育科研、学校发展、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工作的整体,即在学校发展中,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⒋ 超前性原则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为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该项研究所确定的研究目标与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

5、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论,掌握新课程理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在师生中开展调查,对照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反思我们的办学特色,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农村初中特色建设的内容、形式及价值,寻找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特色初中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中对已经获得良好效果,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育活动进行回溯研究,做出系统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三年(二○一二年五月 —— 二○一四年十二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㈠准备阶段(二○一二年五月~ 二○一二年十二月)

⒈ 组织理论学习,撰写《理论综述》,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⒉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撰写《研前调查报告》; ⒊ 组建课题小组,构建课题研究网络; ⒋ 制定《研究方案》;

⒌ 提出课题申请,做好课题论证工作;

⒍ 召开开题会议,布置研究计划、安排、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

⒈《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申请表 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3、《〈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理论综述)》 ㈡实施阶段(二○一三年一月 ~ 二○一四年七月)

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学校环境艺术化研究 ⒉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系统工程 ⒊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4.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创办特色文化班级 ——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

⒈ 学校环境艺术化画册 画 册 ⒉ 《研究报告(中期)》 报 告 ⒊ 《中期研究成果集》 校本课程教材等 ㈢总结阶段(二○一四年八月 ~ 二○一四年十二月) ⒈分析、总结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⒉提出验收申请、参加验收工作。

⒊ 召开结题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广研究成果。 ——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