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毫不介意”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4.借助语言文字,体会少年劝谏之巧妙与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请跟着 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 ) 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蜻蜓、蚂蚁、蝴蝶、蚂蚱。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 (举例:青蛙、蛇、蚯蚓。 ) 3.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4.“螳螂捕蝉” 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扫除障碍,学好字词
1.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大家能读准确吗? 出示:诸侯国 祸患 不堪设想 固执 劝阻 侍奉 恍然大悟 候。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字 禀报 隐伏 毫不介意 2.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正。 3.再看两个形近字,出示:侯 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呢?
4.引导组词。
5.文中还有一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出示:处死 露水 举起前爪 6.指名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4.文中“螳螂捕蝉”的故事是谁讲的?(板书:少年)讲给谁听?(板书:吴王)目的是什么?
5.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
(起因:固执攻楚;经过: 巧妙劝说;结果:打消念头)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吴王想攻打楚国。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从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交流:打着鸟 转来转去 弹弓 乘虚而入
A.吴王是位暴君 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吴王固执地说: “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 (1 ) “固执”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法理解,可以理解为— —顽固 (2)你能否讲讲吴王怎么样才叫固执? (3)学学这位暴君的样子,表演朗读,然后全班一起来学一学。
B.大臣为国家着想相机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C.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看来吴王的固执是有原因的。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北方还有很多其他的诸侯国。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 五、细读课文,了解结果
1.同学们,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可结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2.理解“恍然大悟” 。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3.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4.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 最后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
5.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 (1)少年说了什么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 (2)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6.这正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重点。
第二课时
一、角色体验,读文明理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2.这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其实它们三位只要回一回头,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险, 这灾难就是可以避免的, 但它们为什么不调头呢?我来找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 (1)蝉啊,蝉!你为什么没有回一回头,看看身后的危险 呀?(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呐! ) (2 )螳螂,你为什么没调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好吃吗? 还没吃到就······惨喽! ) (3)黄雀,你为什么没把头转一转哪?(吃到螳螂了吗? 现在后悔了吗?来不及了! )
2.从这三位的回答我们明白了,蝉一心贪恋露水却不知道 (身后的螳螂) , (书:蝉 螳螂 )螳螂一心想捕蝉却不知道 (身后的黄雀) , (板书: 黄雀)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