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父母的心》教案

一、概述

《父母的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4课。本课是一篇感人的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并能体验自己身边的至爱亲情,懂得感恩回报,得到情感的升华,故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合作探究、图示教学法,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读出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理解重点词语及成语在文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3)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能完整地再现故事情节; (4)学习本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这样安排的妙处。 (5)收集积累歌颂父母亲情的名言、谚语、格言;

(6)能够根据要求在短时间内仿写或创作出与主题相关、语言精美的语段。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读准易读错的字,辨析难写词语;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

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写、创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4~15岁的少年,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至爱亲情有较深的感悟,这为学习本课达成情感目标打下很好的基础;

2.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很强的阅读感悟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4.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很容易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5.学生已掌握了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并乐于阅读积累。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b.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20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汶川大地震让数以万计的同胞失去了家园, 灾难令我们揪心,然而那灾难中的一幕幕无不让我们充满了感动……

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的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从母亲怀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孩子的嘴里。

同样是一位母亲,用身躯竭力地保护着怀里的婴儿,临终前在她的手机上留下了一条未发的短信:孩子,如果你有幸活着,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设想:故事导入,屏幕呈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亲情。

这就是母亲,她们用爱向我们诠释了一颗父母的心。 二、简介作者、作品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水晶幻想》、《千羽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风格是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由于他的小说艺术——它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典型民族性的日本灵魂”——这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得奖评语。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濑( )佣( )酬( ) 舱(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四、读故事根据提示编写课文的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思路 1、结构提纲:

(一)破题:(1—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开端: (三)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