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一)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但是,在课堂听讲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不由得引人深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学会倾听,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能接纳不同的意见,能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转化为自己成长之路上的养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会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相知的默契,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表现。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它有着非凡的价值。因而学校的教育就要担当起“让学生学会倾听”的重任,我们的课堂就要成为学生“学会倾听”的理想王国。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是要细心听、用心听,懂得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者的尊重。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能应对,初步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

2、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3、带动学生课堂常规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得以综合和贯穿,多向受益。 三、课题的界定: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推进教研的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困惑。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是:

1、如何挖掘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2、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3、如何挖掘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保持学生倾听注意力;

4、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真倾听的实效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中我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并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有意注意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显然还不太会倾听。研究出他们的学习心理及行为: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教师的提醒训练。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研究中我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获得学生在实验前、中、后的各种差异数据,通过分析整合,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有助于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插嘴的学生不见了,做小动作的少了……注意听讲的学生多了。

(3)个案研究法:研究中重视个体差异,才能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倾听习惯的优化和发展。实验中要对倾听习惯良好的学生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比,选择课上最容易走神的、最好做小动作的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个案为研究对象,如课题中张雨辰的个案研究,为“培养目标”积累有价值的案例,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