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
第一章 总论
1.路基路面的定义及两者的关系(p5)
路基是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潮湿和过湿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第二章
1.对车辆荷载的简化(p30) 2.什么是标准轴载,为什么要换算为标准轴载,轴载等效换算的原则(p35)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作用在路面的设计荷载千变万化,一般选用一种轴载作为路面结构设计的标准轴载,其它各种轴载按照一定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要求对路面的响应较大、又能反映本国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总体轴载水平。
轴载换算的基本原则:
①等破坏原则: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在使用末期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破坏状态);
②等厚度原则:用不同标准轴载设计的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2.各类土的工程性质(p11)
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是良好的路基路面材料;
巨粒土是良好的路基材料;
砂性土是施工效果最优的路基建材; 粘性土是较常见、效果也较好的路基路面建材;
粉性土属于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特殊土用于路基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加以处理。
3.掌握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12)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3.轮迹横向分布的概念(p35)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的轨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由于轮迹的宽度远小于车道的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既不会集中在横断面上某一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一点上,而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
1
4.掌握路基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的概念(16-18)
路基存在四种干湿状态:干燥、中湿、
4.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研究意义(p40)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在工作区范围内的路基,对于支承路面结构和车轮荷载影响较大,在工作区以外的路基,影响逐渐减少。
该深度Za随车辆荷载增大而增大,随路面的强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2.掌握路基横断面的类型(p59)
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3.掌握一般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路基宽度的概念及确定要求,路基高度概念及确定要求,路基边坡坡度概念及确定要求
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
(1)选择路基断面型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
(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附属设施设计。
路基宽度的概念: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宽度之和,一般可理解为土路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路基宽度的确定要求:
行车道:3.5-3.75m,与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
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原微丘区,有条件时路肩宽度宜采用≥2.50m的硬路肩。
中间带:最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