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培养的经验总结
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最简单的最实用。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
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 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
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如果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这是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6天不管。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5天后,溶剂全干了。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
7.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
有些东西,TLC显示只有一个点,但做出来的谱图却不漂亮。
有些大分子量的化合物,如卟啉,富勒烯用柱色谱很难分得特别干净。下面说说我的经验。
我的经验是用培养单晶的方法纯化,即非经典的重结晶(尤其适用于卟啉、杯芳烃,富勒烯等大分子量的化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除掉柱分离都不能分离的杂质。即将你的产物在试管中溶于1份中等溶解性的溶剂,溶解性太好的溶剂是不行的,一般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最好不用THF和二氧六环,除非前面的溶剂都溶解不了。
然后用滴管(最好用注射器)小心沿试管壁加入四份不溶你产品的溶剂(一般为正己烷和甲醇,两种溶剂必须互溶,常用的溶剂体系为二氯甲烷/甲醇,三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正己烷,三氯甲烷/正己烷,甲苯/正己烷,乙酸乙酯/正己烷),这是你可以看见溶液中有一两相界面,塞上塞子,将试管放到一个没有人会碰到的地方,一般2-7天两相就会完全混合,有固体会析出。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操作。将母液用很细的滴管尽可能的吸出,注意不要把固体吸出!然后用正己烷(注意不要用石油醚,因为不易完全出去)或甲醇洗涤固体,然后用很细的滴管尽可能的吸出加入的溶剂,反复两次后。如果瓶底有颗粒状可以吸动的固体,瓶壁上有膜状的固体,这时应该再加入少量正己烷,将颗粒状可以吸动的固体吸出,滴在双层的家用的卫生纸上,然后风干即可。(不要用滤纸,因为吸附太厉害,5mg东西估计全部粘在滤纸上,刮不下来)。瓶壁上膜状的固体就留着下次用,一般是不纯的东西。如果析出的是晶体,最好。操作同上。我的巨漂亮的卟啉的谱图都是这么弄出来的。
有机金属合成中无水无氧条件下单晶的培养
本人做金属有机合成以来已经三年之久,在此颇有一些收获。写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有不正确的请指正。谢谢。
在此三年中培养的晶体已经有100多个,有人说你这么厉害,能培养这么多的晶体。这不能说是厉害,只能说是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有一些小的技巧。
单晶的培养首先你要有这方面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你就不要做这个研究了。我所做的领域是金属有机在催化有机反应、催化烯烃、LA及其它的酯的聚合。当然有好的晶体是能发好的文章的前提。如果你没有晶体,那么你的文章的档次就不会太高(我指做我们这方面的研究)。 闲话少说,走入正题。
(1)溶剂的选择与加入方法
在单晶的培养过程中,我走了与正常结晶相反的路子。通常是用适量极性大的溶剂提取你的反应物质,然后再滴加少量的极性小的溶剂,放置结晶。这样做的结果是结晶很慢,而且是结晶的收率不高。而我用的方法是背道而行。先用极性小的溶剂提取。根据你的反应物质量,加入适量的极性小的溶剂,不能全溶解,就加入适量的极性大的溶剂(注意:切不可多加),如果此时还有少量没有溶解,A)你可以再加重复极性小的溶剂,再加极性大的溶剂。直到全溶解;B)也可以微热溶解(如果你的样品是热稳定好的话)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好结晶的,不信你试试看,如果你晚上做的这样的操作,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你的晶体已经长出来了。C)微热还有些没溶解,就直接过滤。这样也可以很快结晶。但是会损失些产物。 (2)温度的选择
上面谈了溶剂的选择,和加入顺序。现在我再来说说温度的选择。
溶剂加入后就要选择放那里结晶了。你不能总认为温度越低越好,要想得到好的晶体,温度的选择很重要的!!!首先放在室温(必须无外界震动)一两天看看,有无结晶,如有结晶说明室温就能结出好晶体,无需放之低温。如果室温不结晶,再放如0度。过两天看看,再不行,-5度,-10度,-15度,-20度,-30度,我想,这些条件大家实验应该不难。如过你一开始放于低温可能结晶很快但的不到好的晶体。可能是多晶,而不是单晶。长晶体过程千万不能震动。有条件的单独一间房间来结晶最好。 低温结出的晶体在送测试前要处理,不能拿出来就去测。 为什么???
大家想啊。。。
拿出来到室温,不是温度升高了吗?那晶体就可能融化了 (我作过这样的蠢事),首先你得去掉部分溶剂才行。只留少许即可。对水,氧气敏感的的用惰性气体如N2,Ar2保护。)起来再转移溶剂。转移完再冲N2下关毕你装晶体的容器活塞。去测试,这样就不会化了。
(3)利用溶剂的挥发
无水无氧要求的金属配合物这种情况的培养单晶要求有手套箱,在手套箱里(有这样的条件),你可以用schlenk 瓶、小烧杯、以及核磁管来用作结晶的工具。容器的口部用封模封好。然后上面用细针扎几个小眼用来挥发溶剂。不几天你会发现你的容器内辟会生长出晶体来。容器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形状不好缺陷多就会给后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无法解晶体结构,那将是非常可惜的;要强调的是用Schlenk及核磁管这两种容器用来结晶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做无水无氧的人知道schlenk是无水无氧操作的专用瓶。它有侧活塞用来开关瓶与外界的相通。所以操作方面很好。在你获得很好单晶后你要从手套箱里拿出来啊,如果你用别的容器,可能那些对空气特别敏感的物质就不能够稳定到你测量完晶体结构。同样很小的核磁管也很好封的。而且它要的量很少。不浪费样品。如果没有手套箱的话,可能这个方面就不太适用(对于对水,氧敏感的物质。)
(4)利用极性小(溶解度小)的溶剂
你的反应结束后,用极性大的溶剂提取后。再进行浓缩恰好到有溶质析出时为此(此时因减压浓缩体系内的温度应该低于外界)等到温度升到室温,拿到手套箱内,用针筒向上面的溶液面上轻轻的滴加几滴极性小的(溶解度小的)溶剂。这样处理完你会很易得到很好的晶体的。此时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晶体结晶时是从液面开始的。为什么???仔细想。
以上是我在培养要求比较苛刻有机金属配合物单晶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做,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或总能培养出单晶,更多的是取决于配合物的结晶性好坏。总之就是多试:不同的温度、溶剂、混合溶剂的比例……
总之,单晶的培养溶剂的选择很重要,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你选择的溶剂不同,即使你很溶剂得到晶体,但是晶体的形状会各不相同的。甚至有些时候你得到的晶体不是规则的,或是细长的针状的,所以溶剂的选择很重要。我总结出来,一般我做反应时候用极性相对大些的甲苯、乙醚、THF等。在结晶时候用极性小些正己烷、以及正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或其它的混合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