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灭菌确认中的微生物检验

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常规控制中的微生物检验

1概述

无菌医疗器械的无菌控制中的微生物检验,除了包括众所周知的产品放行中的微生物检验以外,还包括常规生产过程控制中的生物负载的估测和灭菌确认中的无菌检验。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以产品上无菌检验的结果控制产品出厂这样一种落后的放行方法。自从2000年将ISO11134、11135和11137医疗器械湿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辐照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的国际标准等同转化为GB 18279、GB18280和GB18280三项国家标准(简称“三项标准”)以来,使国人普遍了解并接受了国际上灭菌控制技术特别是微生物控制中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对促进我国医疗器械的灭菌技术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传统的产品放行方式正逐步得到扭转。然而,三项标准并不是医疗器械灭菌标准的全部,对灭菌前器械上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特性的了解,是灭菌过程的确认和常规控制的前提。对此国际标准组织发布了ISO11737.1-1995《医疗器械的灭菌 — 微生物法 —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测》和ISO11737.2-1998《医疗器械

灭菌 — 微生物法 — 第2部分:灭菌过程的确认中所进行的无菌试验》两项国际标准,主要不得用以无菌医疗器械过程控制和验证中的微生物检验。这两项国际标准是三项标准的重要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医疗器械的生产者还是管理者都必须熟悉或了解。

2 无菌和生物负载的概念 2.1 无菌

围绕无菌有两个英文单词,sterility 和sterile。前者定义为无存活微生物的程度,在三项标准中将其命名为“无菌程度”。后者定义为无存活微生物,在三项标准中将其命脉名为“无菌”。在无菌医疗器械的国际标准中,前者用于灭菌要求,后者用于产品名称和包装标识。然而在我国的诸多标准中都将这两个单词混称为“无菌”。

用于对医疗器械灭菌的物理的和/或化学的作用对微生物灭活,常近似于一个指数关系;这就意味着无论灭菌的程度如何,微生物总是难免以一个有限概率存活下来。“无菌”是指微生物存活概率低于10-6。对于一个给定的处理过程,这种存活概率由微生物的

数量、抗性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还将“无菌器械”表示为医疗器械中,有残存微生物的器械概率小于10-6,即一百万件中不多于1件。这就是医疗器械公认的无菌保证水平。对一个灭菌批而言,要证明达到这样的无菌保证水平,势必要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因为试图“证明某事件不存在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即使是最优秀的实验室,在产品上做无菌检验出现假阳性(即检验中引入的污染导致错阳性结论,而这一错误又无法加以证实)的概率最低也只能控制在千分之一。ISO9000系列标准将那些其结果不能用随后的产品试验来充分证实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灭菌就是这样一例特殊过程,因为其过程的有效性不能通过对产品的试验来证实。因此,器械的灭菌过程应按照“三项标准”在使用前进行确认,灭菌过程的性能必须进行常规监测。废弃过去通过对产品检验控制放行的传统做法。

2.1 生物负载概念

“生物负载”(bioburden)通常用于描述材料或产品上的存活微生物的总量。生物负载不仅包括灭菌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