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② 《国语》概况

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应用:

① 《左传》的叙事艺术

《左传》的叙事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1)文学性的的剪裁,是指保证在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② 《左传》的写人艺术

《左传》的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这样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③ 《左传》的辞令艺术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④ 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②+③ 3、《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理解:《战国策》概况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整理订,成33篇,定为现名。它的作者以难以确考,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所著。 应用:《战国策》文学特色

《战国策》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史学价值虽不及《左传》、《国语》,但在文学上自有其独到的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第二节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应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1) 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论语》、《老子》和《墨子》。 《论语》多为语录,《老子》篇幅简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2) 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且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 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的发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 1、《论语》、《老子》、《墨子》简介 理解:

① 《论语》概况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

子的思想。

② 老子及《老子》概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③ 墨子及《墨子》概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应用:

①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从文学表现来看,除那些照录孔子言谈的章节外,有的章节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的形象和性格。 ② 《老子》的文学特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注意: 1)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③ 《墨子》的文章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

>>闁诲繒鍋炲ú鏍閹达箑绀傞柕濠忛檮閻庯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