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此书可以了解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大致面貌。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谈。《世说新语》记述的都是零星琐碎的人物言行,而所涉范围却很广,从中可以了解魏晋士大夫的思想、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从编者的思想情趣来看,已经摆脱了汉代经学观点的束缚,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艺术方面,《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词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而又富于哲理性,而且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刘义庆《世说新语》成就最高,是记叙轶文隽语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后世模仿之作相继不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识记:

① 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北齐、北周旧臣和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由梁、陈入隋的文人:虞世基、王胄、庾自直、诸葛颖。 ② 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笔力苍劲,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③ 薛道衡《昔昔盐》

《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 ④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其诗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虽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而耐人寻味,然其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⑤ 无名氏《送别》

这首诗气象已似唐诗,音律和谐,宛然一首成熟的唐人七绝。诗歌以鲜明的暮春恼人景色起兴,写春天已尽,柳枝折尽而远行人仍未归来的怨恨。 应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到隋代末年《送别诗》的出现,则代表着思绪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和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识记:

① 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

李世民的诗,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辽东山夜临秋》即是一例。此诗不但重视声律辞藻的运用,还衬托出唐朝大军军声远播、鸟兽震骇的气氛。 ② 虞世南《蝉》

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③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其《入朝洛堤步月》堪称佳作:此诗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④ 王绩《野望》

王绩是初唐士人中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代表作《野望》。 ⑤ “初唐四杰”及其代表诗作

王勃《滕王阁序》、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咏蝉》、杨炯《从军行》。 理解: ① 上官体

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 ② 王绩的诗境

王绩的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他的《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但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 应用:

① 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② “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个性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妞ゆ帒顦伴弲顏堟偡濠婂啰绠绘鐐村灴婵偓闁靛牆鎳愰濠傗攽鎺抽崐鎰板磻閹惧墎妫柟顖嗗瞼鍚嬮梺鍝勭焿缂嶄線鐛崶顒夋晬闁挎繂妫岄幐鍛節閻㈤潧浠滄俊顖氾攻缁傚秴饪伴崼婵堫槰闂侀€炲苯澧い顏勫暣婵″爼宕卞Δ鈧〖缂傚倸鍊哥粔鏉懳涘Δ鈧悳濠氬锤濡や礁浜滈梺绋跨箰閻ㄧ兘骞忛搹鍦<缂備降鍨归獮鏍煙閸愯尙绠洪柕鍥ㄥ姌椤﹀绱掓潏銊ユ诞闁诡喒鏅犲畷姗€鎳犻鎸庡亝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閺嶎厽鍋嬮柟鎯х-閺嗭箓鏌熼悜姗嗘畷闁稿﹦鍏橀幃妤呮偨閻ц婀遍弫顕€骞嗚閺€浠嬫煟濡櫣浠涢柡鍡忔櫅閳规垿顢欑喊鍗炴闂佺懓绠嶉崹纭呯亽婵炴挻鍑归崹鎶藉焵椤掑啫鐓愰柕鍥у瀵潙螖閳ь剚绂嶆ィ鍐┾拺闁告繂瀚悞璺ㄧ磼閺屻儳鐣烘鐐叉瀵噣宕奸锝嗘珫婵犵數鍋為崹鍫曟晝閳哄倸顕遍柨鐕傛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