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情绪共情特点及其神经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闭症的情绪共情特点及其神经机制

作者:丘小芳 林国耀

来源:《新校园(下)》2018年第07期

摘 要: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而自闭症个体也通常被认为存在共情障碍。共情是情绪性互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分为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文章重点介绍自闭症个体的情绪共情特点及其神经机制,以加深人们对自闭症个体社会交往障碍的理解,为自闭症的干预治疗提供启示。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共情;认知共情;神经机制 一、引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 或称自闭症,ASD)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伴有社会性功能损害的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持续的社会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ASD个体经常被认为缺乏共情能力,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共情缺损可能是ASD的核心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将个体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反应作为 ASD 诊断标准之一。但是,对ASD个体共情的研究,各实验室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对此,笔者认为可能是研究者没有对共情的结构维度进行区分,从而含混了结构之间的效应。文章将重点介绍情绪共情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 二、ASD个体的情绪共情 1. 情绪共情

情绪共情指由他人情绪引起的情绪性反应,即产生与他人相类似的情绪,体验到他人的情绪状态。情绪共情也被称为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当感知到情境中的情绪线索时,个体能够进行快速复制和模仿,从而体验到他人的情绪。人类的模仿和复制是由刺激驱动的自动加工过程,而自我与他人相似的表征(自我与他人的共享表征)是这种自动模仿过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当个体感知到情绪线索时,自动模仿不一定会发生,而这取决于个体曾经是否表征过相同或相似的情绪。

2. ASD个体的情绪共情特点

ASD个体在复杂情境中共情困难,因为ASD个体在复杂情境中难以感知情绪线索。在复杂情境中,个体一般都会先注意环境中的人,尤其是面孔、眼睛、情绪及身体动作,然而ASD个体对这些刺激表现出注意异常。这种注意异常导致ASD个体难以主动注意并加工来自复杂情境中的情绪信息,即ASD个体对情绪的自动感知受限,从而导致其共情困难。 3. ASD个体情绪共情的神经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绪共情包含对情绪的自动感知和对情绪的自动模仿,由于执行功能障碍和注意分离缺陷的影响,ASD个体表现出了异常的注意方式,从而影响情绪共情的自动感知过程,进而影响情绪共情能力。执行功能障碍使ASD个体难以对情绪等社会信息维持长时间的注意,但正常个体则能长时间地注视社会信息,因而在意识感知情绪面孔表情时,ASD个体对表情的注视时间减少。

三、基于情绪共情及其神经机制对ASD个体的干预方法启示

对于ASD个体情绪共情中的自动感知受限,家长或教育者可以提供意识性的感知环境,以促进ASD个体对社会刺激的感知,缓解社会刺激所带给ASD个体的焦虑感,为情绪共情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他人情绪的自动模仿是认知发展的起点,也是情绪共情产生的重要过程。正如前文所述,自动模仿的过程依赖于镜像神经元的共享表征。因此,我们需要给ASD个体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以及经验和体验,从而形成更多的表征,以促进情绪共情的发生。 四、总结与展望

情绪共情包含有对情绪的自动感知和自动模仿两个过程。对情绪的自动感知是情绪共情的基础,而ASD个体自动感知的受损可能是由于ASD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偏好不足。对情绪的自动模仿则依赖于镜像神经元的共享表征,当共享表征很少或不存在时,ASD个体的自动模仿会减弱甚至消失,从而降低情绪共情能力。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会受到执行功能系统的调节和抑制,因此执行功能障碍可能引起过度的情绪共情。综合以上所述,ASD个体的情绪共情能力并不一定是过度或一定受损,受这取决于共享表征和执行功能系统。

基于情绪共情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对ASD个体共情的干预治疗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为ASD个体提供丰富的、意识性的感知环境和经验;为ASD个体的表征提供原料以促进其情绪共情。 参考文献:

黄翯青,苏彦捷.共情中的认知调节和情绪分享过程及其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

作者简介:丘小芳(1992— ),女,汉,广东人,闽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自闭症的社会认知;林国耀,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社会认知与情绪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