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提要: 本文论述了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的基本概念和它在世界上的兴起, 总结 归纳了我国生产 企业 实现准时制生产的几种策略并给出了一些成功的范例,以期对我国生产企业实现准时制生产提供新思路。
提要: 本文论述了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的基本概念和它在世界上的兴起, 总结 归纳了我国生产 企业 实现准时制生产的几种策略并给出了一些成功的范例,以期对我国生产企业实现准时制生产提供新思路。 一、引言
7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节节胜利,众多的西方企业界人士和管 理学 家开始探索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从而准时制生产方式(jit)被当作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受到广泛的关注。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极言为“零库存”管理。
在整个80年代中,零库存管理代表了一种生产管理的时尚,但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认为零库存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批评说,追求零库存会把企业推向全面停产的灾难边缘。面对成功的诱惑与失败的危险,许多企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敢轻易涉足准时制生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企业对准时制生产及其支持条件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因而企业是否采用准时制生产及如何采用,便成了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准时制生产的核心思想和管理优势 准时制生产的核心思想是: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实现“仅仅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按照需要的数量,及时采购、生产真正需要的合格产品”,从而控制库存,甚至追求零库存的理想境界。
jit能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浪费,包括库存、提前期、订单数量、设置、质量、产品设计、产量选择、报告、保存、公务、材料运送、杂乱的物流、工厂布局、雇员技能分级、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以及表单。它尽可能使得事情都可预测,并易于重复执行。当企业运用jit后,它们的产品制造将变的更为简单,它们的制造流程变的更可预测,产品和流程设计更加合理化和集成化。 一般来说,jit适用于工序相对固定的重复式生产类型。车间中的高库存意味着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效的制造流程。因此,制造业mrpii的一个目标就是控制库存到一定水平,但又不需要牺牲产成品可供量。可以达到该目的的方法就是准时制生产(jit),使用这种方法,库存和原材料只是在被需要做成最终产品时才被送到。这种生产方式采用的方法是拉动作业,只有下道工序有需求时才开始按需求量进行生产,不考虑安全库存,采购也是小批量。如jit的库存系统中安装汽车的挡风玻璃时,只在玻璃被安装到汽车上之前的很短时间里才送到装配线上,而不是其他部件还在安装时就把它们放在旁边。 三、实现准时制生产的策略
准时制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还处在摸索和 发展 阶段。但也不泛成功的范例,如海尔集团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准时制生产方面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因此,只要企业对准时制生产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并积极创造支持准时制生产的条件,准时制生产在我国是完全可以成功实现的。
1、转变观念,从零出发考虑问题。仓库以前被认为是仓储的职能,靠仓库来保证生产,现在把物料的流速作为评价仓库职能的重要指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只有每一个环节
全部都流通起来,才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达到零库存资金占用。虽然零库存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只能无限接近,很难真正实现,但不能因为其难以实现就不予重视,甚至一笑了之或者放弃。库存将许多矛盾掩盖,使“小问题”逐渐演变成“大问题”,而通过不断地降低库存可以暴露问题。以零库存为目标,是实现“准时制”生产的前提。
在批量生产与大量生产中,成批的物料,在制品堆在车间里与工序间,一批一批地在生产线中流转,其直接后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空间和宝贵的时间,延长了生产周期,而且可能掩盖现场发生的一切问题,特别是产品质量问题。
例如,某摩托车厂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箱体,工艺安排有20道工序,其中最后一道为气密性试验(水压试验)。按原生产工艺规定,工序之间要备有300个在制品,如按此工艺组织生产,则最早能发现第一个试验漏水的产品是在300×19+1=5701个以后的产品。如果变换一种生产方式,把工序间在制品的数量减少到10,则在191个产品后就可发现漏水现象,如采用jit生产,工序间在制品数减为1,则最早在第20个就会发现质量问题。
仍以上例为例,若平均工序加工时间为3分钟,则首件成品完成的时间依次为17103分钟,573分钟,和60分钟。工序间物料所占用的空间和生产资金也和300,10,1成比例。因此准时制生产方式,无论时间,空间,资金都得到极大的节省,不仅能及时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和数量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及时地发现现场的一切问题,如人员脱岗,出现质量问题等。 2、作为系统来掌握。由于物流系统的各功能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关系,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如追求保管的合理性,必然牺牲运输的合理性。确切地说,就是一方成本降低而另一方成本增加。因此要实现现实意义上的准时制生产,必须将物流的各项功能作为一个整体即系统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