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形状补间动画

Flash形状补间动画 句容二中 赵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 2、了解位图在形状补间动画中为何要矢量化,掌握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操作方法; 3、能区别“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运用引导、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同学互助合作等方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位图矢量化方法 难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位图矢量化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自制的Flash小动画《蟠桃园》给学生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该段动画中 出现了哪些动画,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制作出来吗?” 学生:回答有两个动画(仙女飞入和孙悟空变形) 教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成“仙女飞入”动画,意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要点,为下面学习 “形状补间”动画打好基础,让学生能清楚这两种动画之间的区别。 提示:导入图片的方法 1、点击“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 2、用“任意变形工具”改变大小。 教师: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动画补间完成了“仙女飞入”,而“孙悟空变形”则难住了学生。教师由此引入本节课内容——形状补间动画 2、讲授新课 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在Flash的时间轴面板上选择一个关键帧绘制一个形状,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更改该形状或绘制另一个形状,根据两者之间帧的属性值或形状来创建的动画。 教师:1、演示一段形状补间动画(圆形——矩形——文字“孙悟空”——图片“孙悟空”) 2、以“圆形——矩形”的简单动画为例,讲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过程,并指出该操作与“动画补间”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加深印象。 学生:完成任务1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形状补间动画(形状可以自选) 教师:要求同学间相互帮助;关注学生制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任务1比较简单,学生轻松完成后按教师要求继续完成任务2 学生:尝试完成任务2由图形变成文字“孙悟空”,实现图形与文字间的形状补间动画 由于任务1顺利完成,很多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图形变成文字也能轻而易举成功,然而在操作任务2时,很多同学都失败了。 教师: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给学生介绍过文字的“分离”操作,教师在这个部分只需稍加提醒,部分学生就能想到这一步。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尝试操作,并由已经完成任务2的同学担任老师的小助手去指导帮助其他同学。有了任务2的经验,很多同学开始自觉完成任务3的操作,并对位图也进行了“分离”。 教师: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并对比教师所做的文字到图片的变形,学生发现不同之处,此时教师解答学生的疑惑: 提示:1、只有矢量图才可以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所以文字需要通过“分离”来实现矢量化。 而图片要实现矢量化,应该通过菜单“修改——位图——位图转换成矢量图”命令来 实现。并指出为使形状补间动画更加逼真,需要将不需要的点状删除。2、图片导入 之后就会出现在库中,需再次使用时,可直接从库中直接拖动到舞台,无需重复导入 学生:对照教师的讲解,修改自己的作品,完成任务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完成“图形(圆形)——图形(矩形)——文字孙悟空——图片孙悟空”整个动画过程,实现图形、文字、图片之间的形状补间动画 3、综合实践 教师:展示《蟠桃园》动画短片的原文件,提示学生该动画可以由多个图层实现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4,给以上所做的形状补间动画加背景,背景图片为“桃园”。出现只能看到图片,不能看到动画的现象。 提示:把背景层置于最底层,可以防止“桃园”图片遮盖住其他的动画效果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已经顺利完成任务4的同学可以继续把“仙女飞入”动画加入进去,完成任务5。 4、课堂小结 教师:1、展示学生制作的动画作品 2、利用PPT课件总结“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关键点:首帧与尾帧的对象必须为矢量图(文字和位图的转化方法) 3、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