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教学文稿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五单元 齐鲁名人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齐鲁大地上所涌现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用伟大的思想来引导我们,教育我们。这一单元共有五课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孟子、曾子、墨子等四位齐鲁名人。课文介绍了他们的政治主张,阐明了他们所做的历史贡献,并引导学生积累他们的名言,讲解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名人的为人处世,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感受名人的为人处世,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名人的为人处世,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5课时

15 孔子(上)

教材分析: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 人“仁爱”,以“礼”待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的生平极其“仁”的思想。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 人“仁爱”,以“礼”待人。

4.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极其“仁”的思想。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对人“仁爱”,以“礼”待人。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

26

二次备课 孔子名言: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3.汇报。 学而时习之,不亦(1)孔子生平。 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2)“仁”的思想。 为师矣。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三人行,必有吾师 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 焉。 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 知之为知之,不知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 为不知。 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 敏而好学,不耻下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问。 1.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 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 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 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怎样做? 五、拓展延伸 1.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2.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和警句 板书设计: 15 孔子 仁 爱 教学反思:

16 孔子(下)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了孔子在教育上所作的巨大贡献以及它先进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懂得孔子对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懂得孔子对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4.联系上一课的学习,能从总体上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7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懂得孔子对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继续了解孔子) 1.看图猜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出示孔子图像,板孔子) 2.你对孔子认识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孔子简介] 点拔:孔子是历史中哪个朝代的人?孔子的故乡在哪吗?(山东曲阜)…… 出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现今我国山东省曲阜县。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思想家孔子”吧,请翻开课本20页。[揭题] 二、活动二:走近孔子 1.我们要认识思想家孔子,那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哪些方面去了解他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提示:生平、故乡、名言、故事、著作、弟子……] 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都想到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孔子,那不如按大家的喜好分成四个组,分别从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故乡、孔子的格言、孔子的故事去了解这一位杰出的智者吧!(将学生进行分组) 3.那让我们分组通过网络和课本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待会进行交流吧!(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师给出提示,指引学生到资源网中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习整理资料) 三、活动三:走进孔子 1.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2.师点拔补充: 孔子的生平:点出孔子编定了《春秋》、《诗经》、《尚书》等书籍,其中《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存三百零五篇;《尚书》,原称《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孔子的故乡:引出世界各地都有纪念孔子的名胜古迹。(直接打开网页) 孔子的名言:进行分类,问:在这些名言里,哪一类和我们联系得最紧密?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些名言和生活的联系。(学生大胆发言)你喜欢哪些名言,就记住它,并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吧。你还可以把你喜欢的名言制作成精美的名言卡片,永久保存,放在你的书桌上。 孔子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谈感受。 3.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点拔: (1)邮品展示:我国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思想家,曾先后发行邮品作

28

二次备课 孔子的故乡位于现今我国山东省曲阜县。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为纪念。 (2)介绍祭孔活动:祭孔,是人们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的体现,公祭9月28日,传统农历八月二十七。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年已是纪念孔子诞辰2005周年了。 4.通过学习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呢?(点拔在学习方法上)四、活动四:连线孔子 1.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还有很多的感受或收获可以跟大家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的倾听,就让我们到孔子资源网中“孔子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吧!(学生自由操作)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要更全面了解这一位伟人,是需要时间,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我校的孔子资源网中更深入地了解思想家孔子,互相交流感受心得。 五、总结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智者。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板书设计: 16 孔子 仁 爱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9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下学期备课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从教材的第17课开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期末测试情况看,成绩优异。本学期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 17 孟子 第二周 18 曾子 第三周 19 墨子 第四周 20 杂诗 第五周 21 偶成 第六周 22 明日歌 第七周 23 盘古开天 第八周 24 夸父追日 第九周 25 嫦娥奔月 第十周 26 精卫填海 第十一周 27 春节 第十二周 28 元宵节 第十三周 29 清明节

第十四周 30 孔庙与孔林 31 孔府 第十五周 32 泰山 33 趵突泉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