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绝密★启用前
于画学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深层,又时刻不离当代的格局和意识,既勇敢迈进国际艺术史撰述的对话空间,也…………○○………………………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3【新课标Ⅱ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百年校庆活动,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也拉开了序幕,随着一北一南两大美术学府的庆典盛事,我们也深思民族美育的历史和未来,这其中包含了一个重要问题的探讨,即中国美术史的本土化写作。
这一问题的探讨,与20世纪初以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创置与学理研究共生并行。古代美术史研究述评结合,研究的对象以中国画为主。梁启超“新史学”开始倡导兴建文物和艺术的专门史。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撰写开始关注文化史上各种图像和考古材料的价值运用。
20世纪初美术史写作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一是参照日本学者撰写的著作翻译和重编,如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二是借鉴欧洲的艺术史撰写经验,以滕固《唐宋绘画史》为代表;三是紧依画史上的一系列问题,或把它们融于典型人物和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如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四是兼顾历史分期与朝代迭进,提炼画史深度问题,并延续国人惯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如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
美术史写作的根基在于“资料”和“观念”。这四种写作模式,在材料来源上大略相同,主要是传世的画学文献和当时可见的美术实物,其区别体现在不同学人对美术史的认知态度和写作观念上。在核心思想层面,它们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共识——中国的美术史写作必须坚守本土立场。而如何将民族优秀文化因子深植其中,是最值得探究和实践的。
当前的美术史写作,也呈现两种现象:一是高度强调传统画学与现代美术史的皎然之别,热衷靠近西方艺术史的撰写形式,进而升发为美术史写作的“全球视野”。树立国际意识自然无可厚非,但若过度强化与世界的同调同规,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着意突破传统美术史写作“以绘画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仅增加了书法、工艺、建筑等单元,还将中国各宗教美术、国际美术交流等纳入其中,从某种角度上说,已从原初的美术史写作演变为美术文化史写作。过于注重美术与宏观文化的关系,反而容易消弭传统绘画的自律和深度。对于前者,应理智反思20世纪前期具有学科奠基价值的若干美术史著作中彰显的本土立场。对于后者,通过深读画学文献,自会明晓古代美术之最大宗也最具代表意味的门类即是绘画。
当前,各方都在企盼能有更多展示本土立场和中国品格的优秀美术史著作出现。这样的写作必然是导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高举充分的信心来讲述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的殊然不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美术史本土化写作的探讨,始于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史创置之时,对民族美育具有重大意义。 B.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对象不再是中国画,而是文化史上各种图像和考古材料的价值运用。 C.20世纪初美术史写作的四种模式中,材料来源大略相同,作者的认知态度和写作观念却有区别。 D.写作必须坚守本土立场,深植民族优秀文化因子,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著作在核心思想层面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用南北两大美术学府的庆典引出论题,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广泛关注。 B.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美术史写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并分析了其危害性。
C.文章从写作模式、资料、观念、现象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美术史写作必须坚持本土化立场的观点。 D.文章回顾了中国百年美术史,以大量美术史著作和相关史料作为例证,论证深刻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兼顾历史分期与朝代迭进,延续国人惯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可见其更能
体现中国本土特色。
B.如果一味热衷于美术史写作的“全球视野”,强化与世界的同调同规,就会使中国美术史著作丧失
本土立场。
C.如果着意突破传统美术史写作“以绘画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就会变美术史写作为美术文化史写作,
消弭传统绘画的自律和深度。
D.只有导源于画学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深层,具有当代的格局和意识,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美术史的本
土立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匠 心 李 广
①乾隆二十八年,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伸手一探,气若游丝。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少年方才醒来。少年乃徽州人氏,年方十四,连年遭旱,家人皆饿死,少年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
②不几日,那少年气色缓和过来。再见之时,少年纳头便拜:“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 ③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④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以报恩情之一二。”
⑤陈唯友沉吟了片刻。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勤能补拙,但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但转念一想,自己膝下无子女,眼下几个徒弟无出色之辈,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不如暂时将他留下。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外………………………○………………内………
⑥程准感激涕零,当下行了拜师大礼。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竟学完了师兄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⑦两年头上,陈唯友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陈师傅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⑧自此,陈师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⑨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 此凤朝阳”,寓意大统,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⑩此后,程准更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看到程准抱臂犹豫,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一口咬定窃刀之人就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两天后,将程准逐出师门。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星夜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
?“那把刻刀并没有丢。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那件‘丹凤朝阳’当入精品之列,但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气,然经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没有料到。你的技艺已臻完美,只有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实在是委屈你了。”
?程准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溘然长逝。 ?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程准和师兄们的对比、陈师傅和其他业内人
士的对比、程准和陈师傅的对比等。
B.小说标题内涵丰富,“匠心”既是指成为良匠应具备的高超技艺和优秀品质,又是指陈师傅培养程准
助其成为巨匠的一番苦心。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程准“用满是血泡的双手”捧出了“羊羔跪乳的玉件”,反映出程准能
吃苦,有感恩之心,同时也表明程准雕刻技艺尚不娴熟。
D.小说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用从容的笔调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达出
作者对工匠精神的独到理解。
5.小说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前五个自然段的作用。(5分) 6.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准,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6分)
语文试题 第3页(共8页) 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
………………○………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
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曰:①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
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
化进校园的成效。
C.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是比赛拿奖,而是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
会和平台。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
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
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
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实践学校则认为
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
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E.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材料四侧
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9.为了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
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愧,无复取者。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泣而曰:“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又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令刘僧秀湣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太守..
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百斛,原平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节选自《南史·郭原平传》,有删改)
【注】①窀穸(zhūn xī):墓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B.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D.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夫,与“匠”相对,指服劳役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卑微劳作。 B.哭踊,古代一种丧礼,亦称“擗踊”,顿足拍胸而哭,表示极大的悲哀。 C.服除,亦称“除丧”“脱服”,民间称为“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指守丧期满。 D.太守,一郡的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原平事亲至孝,心存感恩。全靠一己之力赡养父母,如果父母没有饭吃,就一起挨饿;宋文帝驾
崩,因自己家曾受褒奖不能报恩而大哭。
B.郭原平禀性谦虚,勤劳聪慧。为人做工只收取散夫的工钱;为了学习修墓,到造墓的人家去帮忙,
由于经常出力干活,精通了造墓手艺。
C.郭原平为人善良,宽容大度。给人修墓,一定先选最穷的人家,不但收费低还整天帮着干活;有人
偷笋,不仅不责备还亲自采了笋放在篱笆外。
D.郭原平深明大义,不受恩惠。认为天下大旱百姓受苦害,不能用浇地的水运瓜,拒绝县令刘僧秀的
帮助;许瑶之和蔡兴宗的好意馈赠也被他拒绝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5分) (2)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5分)
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