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新编》教材内容共分五章,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线索而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 主要对文学概论的性质、学习方法、重要性及其体系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与特点 二、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 三、文学概论的重要性。 四、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

5

※<第一章>

第一章 文学本体论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作为客体的社会生活与作为主体的作家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文学的本质特征的探讨。

第一节 文学的一般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是从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角度对文学的基本特征作出分析,指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 文学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

将以往的有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作一比较。 二 文学的一般本质

是一种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并且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这是将其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相区别对文学的本质的界定。 A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1、纪实文学。 2、虚构性的作品。 3、变形的作品。 4、概念化的作品。

B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心灵化

这上部分强调的是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的自我能动性,一方面不同的现实,不同的作家的反映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同样的现实,不同的作家的反映也是不同的。其重点在于阐述: 1、心灵化的定义。

2、心灵化的内容,即事理化和情理化。 三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这是将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以阐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般本质。 联系:

第一、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 区别:

第一、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前进的规律性。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生活自身的规律性,即更符合人的理想性。

四 文学的一般本质和文学的源流关系 1、文学的一般本质

就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并且能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2、文学的源与流

社会生活是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只能是流而不是源。

第二节 文学的特殊本质

这是将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较以阐明其本质的,是在一般本质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探讨。

一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比较 1、相同之处,都是社会意识。

2、不同之处,由反映的出发点、对象、方式、归宿和历史命运等方面区别出来。 二 文学的情感性。 三 文学的形象性。

这是对文学相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的进一步的分析。 四 文学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的关系

1、文学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的对立统一。 2、文学作为艺术的特殊的本质

即以包含着情感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反映生活的情感性与形象性的对立统一。

第三节 文学的个别本质 这是将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对文学的自我本质的探讨,文学的个别本质就是它是以语言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一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比较 1、相同之处

都是情感与形象的对立统一。 2、不同之处 A区分的标准

一切艺术的共同之处都是━━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但是表现情感及塑造形象的手段、材料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B 所谓区分艺术门类的标准。

二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自由性--再现的广泛性--表现的深刻性 (一)人类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二)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 (三)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它的自由性━━即表现情感与塑造形象的━━广阔性及深刻性。

综上所述,文学的本质就是,与社会存在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意识;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相对而言,它是一种以塑造形象来表现情感的特殊的社会意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对而言,它是以语言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第四节 文学作品

一 文学作品的有机构成和基本属性 (一)文学作品的有机构成

1、文学作品的内容: 2、文学作品的形式: (二)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属性

1、内容----情感和形象的属性

情感----倾向性----合目的----善 形象----真实性----合规律----真

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3、形式----语言的属性----合法则----美 二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诸要素的性质特点 (一)文学作品情感的性质特点

1、独特性。 2、普遍性。 3、形象性。

(二)文学作品形象的性质特点

1、具体性。 2、概括性。 3、情感性。

(三)形象----人物形象----典型性格 (四)题材、素材和主题

(五)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结构和表现手法 (六)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A结构 B表现手法

三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一)内容的决定作用 (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五节 体裁 诗歌

一 内容特点

“诗的本质专在抒情”,它的内容特点在于“境界”或“意境”,而不在于是否分行和押韵。不分行、不押韵的固然不能称作诗,但仅仅分行、押韵的也不能称作是诗,如《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顺口溜等等。 二 形式特点

1、语言:

讲究节奏、旋律,要富于音乐性,即外在的节奏,内在的旋律。不单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要含蓄、精炼,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情感表现要流畅而又起伏跌宕、曲尽其致。

2、结构: 紧凑、集中,短小而跨度大,视觉角度的转换快----跳跃式的情感流动不可能长久,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表现手法:

抒写----直抒胸臆----象征暗示 4、诗的分类:

抒情诗和叙事诗,史诗也是叙事诗的一种。 散文

1、篇幅短小。 2、题材广泛。 3、结构自由。 4、富有诗意。 5、手法多样。 小说

小说的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生活场景。 一 内容特点 1、形象 2、情节 3、环境 二 形式特点

1、多角度、多方位的叙述视点 2、灵活多样的语言结构: ①框架式结构

②向心式或放射式结构 ③树型结构 ④互见式结构

3、转换自如的表现手法 ①抒写 ②叙述 ③描写 ④呈现

※<第二章>

第二章 功用论━━价值论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地位 一 文学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 文学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5

(一)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二)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三)文学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四)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五)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 关于社会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关系 二 文学审美作用的特点 第一是精神性特征 第二是间接性特征 第三是综合性和感动性

三 文学审美作用的自身依据和内部构成 (一)文学的审美价值 (二)审美作用

※<第三章>

第三章 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主客体及其关系

一 创作客体━━社会生活 第一周 (一) 社会生活本身是美的 (二) 生活美与自然美

(三)生活美的显现方式──美在特征

(四)生活特征对创作的意义――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 二 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自我 第二周

(一)生活特征须经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的转化才能进入文学作品 (二)作家自我的美感结构

(三)写自我感受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 (四)作家自我的美感素养

第二节 创作过程 一 文学创作过程的一般规律 第三周 (一)创作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创作过程的基本特征━━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创作过程的一般规律━━双重转化 二 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四周 (一)三分法和二分法的异同 (二)构思和传达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构思过程 (四)传达过程

三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 第五周 (一)怎样认识灵感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