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DOC

1、 腐蚀: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的相互作用而破坏 2、 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 3、 腐蚀性:指环境介质腐蚀材料的强弱程度 ?4、 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失重腐蚀速V??ΔwVp?ΔhV?8.76V?V??A?icorpts?tnFd度;年腐蚀深度;V-与Vp之间的换算

5、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特点:1. 阳极反应

都是金属的氧化反应,造成金属材料的破坏2. 反应最大限度的不可逆3. 阴、阳极短路,不对外做功

6、 腐蚀电池的工作环节:1.阳极反应通式:Me→Men++ne可溶性离子,如Fe-2e=Fe2+ 7、 ;2.阴极反应通式:D+me=[D.me] 2H++2e=H2析氢腐蚀或氢去极化腐蚀;3.电流回路

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8、 形成腐蚀电池的原因:金属方面:成分不均匀;表面状态不均匀;组织结构不均匀;应

力和形变不均匀;“亚微观”不均匀;环境方面:金属离子浓度差异;氧浓度的差异;温度差异

9、 电位;金属和溶液两相之间的电位差叫做电极系统的绝对电极电位,简称电位,记为。 10、 平衡电位:当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平衡电位,记为Ee意义:

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电极反应的正逆方向速度相等,净反应速度为零。在两相之间物质的迁移和电荷的迁移都是平衡的。 RT[O]E(R/O)?E?LnnF[R]11、 Nernst公式

11、非平衡电位:当电极反应不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非平衡电位 12、标准电位:电极反应的各组分活度(或分压)都为1,温度为时,平衡电位Ee等

于E0,E0称为标准电位。

13、电动序:将各种金属的标准电位E0 的数值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就得到 “电动序” 。 14、腐蚀电位:金属在给定腐蚀体系中的电极电位

15、电偶序:在某给定环境中,以实测的金属和合金的自然腐蚀电位高低,依次排列的顺序 16、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自由焓准则 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愈大则

腐蚀倾向愈大。当△G= 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17、电位比较准则

a0eb?G??nF???nF(Eec?Eea)腐蚀反应 ; Eec > Eea

判断电化学腐蚀倾向的电位比较准则:如果 Eea < Eec,则电化

学腐蚀能够发生。

差值(Eec - Eea)愈大,腐蚀的倾向愈大

18、用电位-pH平衡图说明腐蚀倾向和腐蚀控制的途径:

19、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值的现象。

20、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21、过电位:描述电位偏离Ee的程度,即极化的程度。

22、极化值: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值的值ΔΕ 23、Evans极化图的作法,用Evans极化图表示腐蚀电流的影响因素。 24、活化极化: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

液相传质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25、判断电极反应极化控制类型的条件:

???????????????i?i?i?i0?exp??exp26、过电位和电极反应速度的关系: ??????????????27、动力学方程

28、极化曲线:描述电极电势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9、Tafel方程式的数学形式、图形表示、适用条件和应用:

30、交换电流密度:当电极反应处于平衡时,电极反应的两个方向进行的速度相等,

此时按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电流密度绝对值叫做交换电流密度

31、极限扩散电流密度的计算:id=nFDCb/δ

32、均匀腐蚀的腐蚀电位:金属在均匀腐蚀体系中的电极电位

33、腐蚀电流密度:当金属腐蚀时,则称之为腐蚀电位或自然腐蚀电位。对应于腐蚀电位的

电流密度称为腐蚀电流密度或自然腐蚀电流密度

34、电极反应的耦合,混合电位,电流加和原理的应用: 在混合电位E,一个电极反应按阳极反应方向进行,一个电极反应按阴极反应方向进行,其速度相等,称为电极反应的耦合。Eea < E < Eec,E是这一对电极反应的共同极化电位,称为混合电位。Ecor介于Eea和Eec之间。电流加和原理(1)自然腐蚀状态;在腐蚀电位Ecor,阳极反应速度和阴极反应速度相等。即总的氧化反应速度等于总的还原反应速度。这是金属表面无电荷积累这一要求的必然结果。(2)极化状态 :在极化状态,阳极反应速度和阴极反应速度不再相等,其差值等于外加极化电流密度。即 i ? ia-ic

—电流加和原理

35、均相腐蚀电极极化状态下的电位、电流关系,活化极化腐蚀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和极化图,阳极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 阴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和极化图

36、实测极化曲线与真实极化曲线:真实极化曲线表示腐蚀电极各个电极反应的的速度与

电位之间的关系;实测极化曲线表示外加极化电流密度与电位之间的关系

37、强极化意义:在强极化时,过电位与电流密度(即电极反应速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微

极化意义:平衡电位Ee附近的极化曲线可以看做直线,用直线斜率来确定Rf

38、用极化电阻Rp和法拉第电阻 Rf求icor和i0方法:Rf=(d?/di)Ee=RT/nfi0;

Rp=(d?/di)Ecor=βaβc/(βa+βc).1/icor

39、复相电极的电位和电流关系:电位关系:两种不同金属相互接触,将彼此极化,电位

都发生变化。腐蚀电位高的受到阴极极化,电位下降,极化值小于零;低的反之。极化以后的混合电位用Eg表示。电流关系:复相电极上总的阳极电流等于总的阴极电流,因而不会造成电荷的积累。

40、用活化极化腐蚀体系的理论说明析氢腐蚀的特点:阴极极化控制。其特点是腐蚀电位

Ecor与阳极反应平衡电位Eea靠近。对这种类型的腐蚀体系,在阴极区析氢反应交换电流密度的大小将对腐蚀速度产生很大影响;当ia0 << ic0,才会出现阳极极化控制。只有当金属在酸溶液中能部分钝化,造成阳极反应阻力大大增加,才能形成这种控制类型。有利于阳极钝化的因素使腐蚀速度减小;阴阳极极化程度差不多,称为混合控制。其特点是: 腐蚀电位离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平衡电位都足够远,即Eea << Ecor << Eec。 对于混合控制的腐蚀体系,减小阴极极化或减小阳极极化都会使腐蚀电流密度增大

41、用阳极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阴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腐蚀体系的理论说明吸氧腐蚀

特点:在一定范围内金属本身的性质和热处理情况对腐蚀速度影响很小;腐蚀速度与溶液pH值无关;在微电池腐蚀情况下,微阴极区数目的增加对金属腐蚀速度影响很小。 4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去极化剂的性质 去极化剂的浓度 阴极反应产物 腐蚀的控制类型 合金元素或杂质的影响 腐蚀速率的大小 析氢腐蚀 氢离子以对流、扩散和电迁移方式传质,扩散系数大 浓度大 氢气,析出时对溶液附加搅拌 阴极的活化极化控制 影响显著 吸氧腐蚀 氧分子以对流和扩散传质,扩散系数小 在中性水溶液中的饱和浓度为10-4moi/L 水分子或氢氧根离子,主要以扩散的形式离开金属表面,无搅拌作用 氧浓差控制 影响较小 单纯的析氢腐蚀速率大 单纯的吸氧腐蚀速率小 43、金属钝态的特征:(1)腐蚀速度大幅度下降(2)电位强烈正移(3)钝化膜的稳定性(4)

钝化只是金属表面性质的改变。

44、阳极钝化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单位区间及钝化参数:阳极钝化的阳极极化曲线 (1)AB段,称为活性溶解区 阳极反应式 如 (2)BC段,称为钝化过渡区 阳极反应式 如 (3)CD段,称为稳定钝化区,简称钝化区 阳极反应式如 (4)DE段,称为过钝化区 阳极反应 4OH- 钝化参数(1)致钝电流密度,i致 i致表示腐蚀体系钝化的难易程度。 (2)致钝化电位,Ep

阳极极化的极化电位超过Ep才能使金属钝化。 (3)维钝电流密度,i维

i维对应于金属钝化后的腐蚀速度。 (4)钝化区电位范围

钝化区电位范围愈宽,表明金属钝态愈稳定。 45、几种钝化体系的极化图 46、Flade电位:在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电位衰减曲线上,“平台”对应的电位称为Flade

电位,记为Ef。Flade电位表征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活化电位。Ef愈低,表示金属钝态愈稳定;意义:如果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化物膜,钝态向活态转变是氧化物还原所造成。那么Flade电位和钝化电位,以及氧化物生成平衡电位应当相同 47、高温氧化倾向的判断,氧化物的分解压和电动势的应用:

自由焓准则

P 2Me + O2 = 2MeO (高温) ?G?RTlnMeOPOG < 0,金属发生氧化。

2

,反应达到平衡。

,金属不可能发生氧化;反

pMeO?G0?exp()RT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