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⑴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性。教师职业道德直接构成和影响教育内容,因而教师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教育性。 ⑵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现代教育制度中的教师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存在使得教育工作者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因此在技能和道德上都在高度的自觉性。 ⑶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性。教育劳动的特殊性之一是影响的整体性,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⑴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了职业的信念和道德的理想,它可以促使教师深刻地思考自身的职业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⑵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将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发展,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力的形成和心智的成长。 ⑶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促进功能。它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成效的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生活的重构。 3、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包括的内容
平等地对待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4、简述教师良心的特质 ⑴良心的内隐性。良心是藏于人心之中的,涉及道德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的发生作用。 ⑵良心的神圣性。神圣性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体验,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理想。
⑶良心的基本性。良心是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反映。 5、简述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的方法
⑴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同时提升自己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 ⑵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⑶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⑷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6、简述教师公正的特性 ⑴教师公正的教育性。一是公正行为的教育示范性,二是公正调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或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体现在教育活动中的。 ⑵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是指教师公正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着眼于实际或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而不完全拘泥于形式上的公正。 ⑶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一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较高的职业意识,二是教育事业本身的正向价值属性。
7、简述教师的幸福内容及其特征 内容: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特征:⑴教师幸福的精神性。一是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二是教师的幸福体验也具有精神性。
⑵教师幸福的关系性。教师幸福的特点之一就是关系性或给予性与被给予性。一是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二是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 ⑶教师幸福的集体性。教师的幸福及其体验既具有一般幸福所具有的个体性,更具有集体的性质。
⑷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教师的幸福具有效果上的无限性,一是教师所收获的幸福是超越时间限制的;二是教师的劳动效果不会局限与某一个校园之内。 8、简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人际关系
⑴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智力特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在课堂上提出异议的权利。
⑵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整体发展,关爱每一位学生,谨防教师之爱变质。 ⑶严格要求学生。言而有力,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从“公平需求”到“公平需要”的飞跃;实现从“操作公平”到“关怀公平”的提升;实现从“抽象公平”到“具体公平”的转变。
9、教育科研伦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内涵:教师在解决具体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困境、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其伦理精神。
特征:⑴复杂性。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教育科研伦理的复杂性。 ⑵教育性。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在于其教育性,教师承担的工作,都必须具备这一属性,教师的科研工作亦是如此。 ⑶创新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既与教育问题的情境性及不确定性相关联,更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密不可分。 10、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⑴真善美相统一。真善美是人类所有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尺度,也是教学活动应当追求的基本价值。
⑵公正与关怀相统一。教学伦理对公正与关怀两个伦理基本原则的要求是一种相依原则。
⑶效率与幸福相统一。师生幸福是教学效率的依据和最终归宿。
论述题:
1、结合教学过程,论述教学伦理的实现策略。 ⑴凝练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凝练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修养功夫,其具体路径应是如下五个层面的综合体:一是增强对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的理解; 二是在敬业精神和专业理想层面下功夫;三是修内功,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 四是修外功,注重为人师表对职业信念的外塑功能;五是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⑵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途径,在“设计、反思、调整、再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其次是提升教学过程中实质性的教学实施能力。
⑶提升教师道德的敏感力。通过真诚的师爱,涵养基于专业能力的教育同情心,逐步学会“迷恋学生的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现日常教学事件中所蕴含着的道德意义,与学生共同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⑷涵养教师的幸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对得起自己的专业理解和良心的前提下,适当看谈某些形式上的考评、考核;在保持平和心态的同时,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伦理自觉与伦理反思相结合。 2、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人际关系。
⑴教师对待学生的伦理要求: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智力特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在课堂上提出异议的权利。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整体发展,关爱每一位学生,谨防教师之爱变质。严格要求学生。言而有力,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从“公平需求”到“公平需要”的飞跃;实现从“操作公平”到“关怀公平”的提升;实现从“抽象公平”到“具体公平”的转变。
⑵教师对待教师集体及学校领导的伦理要求:处理好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先进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
3、试联系实际谈谈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哪些师德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⑴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状态低迷;⑵不尊重和配合其他老师工作,不关心学校发展;⑶不公正对待学生,漠视学生人格尊严;⑷只重教书,不重育人⑸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策略:⑴加强教师的职前师德培养;⑵加强对在职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教师行为约束机制;⑷创设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可以自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