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有逻辑地使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及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地性质,能够选用合适的辅助线进行推理及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添加辅助线,有逻辑地使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采用教具演示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学生主持人展示,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与学生互动,互问互答。学生点评,教师进行引导。师:我们可以由(角的)数量关系推出(线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由(线的)位置关系推出(角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小组讨论探究、展示】 【探究一】
如图,已知AB∥EF,那么∠BAC+∠ACE+∠CEF= 360°(用至少两种方法解答)
解:①过点C作CD∥AB,
∴∠A+∠A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EF(已知), CD∥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E+∠E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ACD+∠E+∠ECD=180°+180°. 又∵∠ACE=∠ACD+∠DCE,
∴∠A+∠E+∠ACE=360°(等量代换).
②过点E作ED∥AC,
∴∠A+∠A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A C E
B
D
F
A C E
B
∠C+∠CE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F
1 / 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A+∠ADE+∠C+∠CEDE=180°+180°=360° ∵AB∥EF(已知)
∠ADE=∠D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ACE+∠C=360°
(方法不唯一,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教师引导“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探究二】
已知:AB∥EF,点C为平面上不在直线AB、EF上的任意一点,那么∠BAC,∠ACE,∠CEF有什么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证明:①过点C作CD∥AB,
∴∠A=∠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EF(已知), CD∥AB(已作),
D
E
A C
B F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E=∠D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CE=∠ACD+∠DCE,
∴∠A+∠E=∠ACE(等量代换)
②过点A作AD∥CE,
∴∠ACE=∠H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ED=∠AD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EF(已知),
∴∠DFE=∠H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AB=∠CAH+∠HAB,
H
C A B
E F
∴∠C+∠E=∠CAB(等量代换)
③过点G作HD∥AC,
∴∠C=∠CG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AG=∠DG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 5
H
D
②
A C G D 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AB∥EF(已知),
∴∠CGB=∠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GB=∠CGD+∠DCB,
∴∠A+∠C=∠E(等量代换)
(总结:先观察图形,然后根据“缺角补角,缺线补线”进行推理)
【变式训练】
已知:如图,AB//CD,∠A=140°,∠E=70°,∠F=110°,求∠D的度数为100° (采用“通法”做拐点的平行线解决)
【课外探究】
如图1,MA1∥NA2,则∠A1+∠A2=____度. 如图2,MA1∥NA3,则∠A1+∠A2+∠A3=___度. 如图3,MA1∥NA4,则∠A1+∠A2+∠A3+∠A4=__度. 如4,
图
E
A
A
B
B
F
C C
F D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