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练习题(含答案)

十八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复习指导:

1.作者是______,___代学者,云南洱源县人,白族。 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出自《________》,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作者借用为题,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拈断(niān) 钦佩(qīn) 蕴藉(jiè ) 茎(jīng) ...B.木屐(jī) 李煜(yù) 蛰伏(zhé) 汀(tīng) ...C.造诣(zhǐ) 瑰丽(guī) 羌笛(qiāng) 迥(jiǒng) ...D.哽咽(yàn) 携手(xié) 砧杵(chǔ ) 戌(wū)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词句。 (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语言大师们的手笔下,文字的运用,确有点铁成金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都在这“一”字,如果易“一”为“几”、为“数”,.则兴趣索然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为了写好一首诗,反复推敲,锤字炼句,有限的字在他们笔下,花样翻新,变化无穷,创作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来。

B.字典上的字,每个识字的人都可以使用,但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人的笔下,却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C.我们只要稍为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层出,妙趣无穷。

D.由一而知万,这可以是数学计算的结果,但在文艺中,这个“一”必须是和某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借助于艺术联想,才能以少总多、以一当十,获得艺术审美的效果。 4.下列诗句中,“一”字不具有“以少总多”“以一当十”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D.一声啼鸟禁门静,满地落花春日长。

5.根据课文,下列对“一叶知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一”是“满”“完全”的意思。 B.诗人用“一叶”表现秋色。 C.这里的“一”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妙。

D.比正面写“秋天到了”要含蓄得多,意境更为深远,更耐人寻味。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用兵家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B.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一”字的妙用。 C.作者引用“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是为了表现动景,以环境的幽静衬托“一鸟”的灵动。

D.作者认为“一”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只有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要说“一”字的妙用,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一字师”的故事: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诗人玉屑》卷六

所谓“一字师”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五体投地呢?看来,其中是有妙趣的。诗题为《早梅》,写的是梅,而立意则应在早字:—场大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诗中所写的是含苞待放的早梅,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里绽开蓓蕾。如果是开了数枝,说明已开放了几天了,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一枝开”既表现其早,还使人感到无数蓓蕾将迎着严酷的风雪,不断怒放。惟其“一枝”,才表现出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这样,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由此可见,“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的意境中,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写早梅就只有这种写法,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例如张谓《早梅》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和齐己的诗是迥然不同的。

7. 根据所选文字,概括“一字师”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列举“一字师”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说“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并列举了张谓的《早梅》。请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列举“一字师”的故事佐证观点,为什么还要对诗歌进行细致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1)指为了一个恰当的字,不知不觉拈断了好几根胡子。(用脑思索时不自觉的动作)(2)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3)歌曲。(4)易,换;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3.A 4.D 5.A 6.C

二、7.所谓“一字师”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使诗的意境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让人甘拜下风。 8.作者以“一字师”的典型例证,说明“一”字虽属数的概念,却能在表现诗歌的意境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9.第一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有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风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0.诗人对诗的意象、意境、意趣等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以及诗句与观点的内在联系;第二,引导读者认识诗人如何形成审美意象,又如何巧选“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第三,引导读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中的审美意象,产生美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