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调兵山市晓南学校的杜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科学”为主题展开。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节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我决定将结合我们调兵山市开展的“问题引导教学法”中的“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
“问题引领教学法”秉承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丰富,品质的提高,培养发展型人才。
四、教学设计结合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预设时间11分钟 第一步:创设情境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课件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介绍作者(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竺可桢个人及其他所作出的贡献,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读准生字新词。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字词的积累阶段,为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落实字词教学。 第三步:整体感知:
出示整体感知问题,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大自然有语言吗?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筛选信息
第四步: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教师提出的牵引性问题是: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和物候学的? 出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先自主解决,同时画出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到班级,师生共同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精读课文,抓住有效信息,学会归纳要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收获,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在品析文本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有: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 本文写作目的是说明什么是物候学,为什么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写起? 3、 课文第二段“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三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二环节: 解决问题:(预设22分钟)
解决问题部分具体做法是:对于牵引问题的解决采用先自主解决再到小组内合作探究。并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从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分明。 在分析文章内容过程中,解决学生的提问;
探究局部段落的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什有么好处?
引导学生注意四个因素前的标志性词语。本单元教学要求:“在阅读中,要注意说明的顺序与方法”,用反向思维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疑难,在讨论中以求明确重点,解决难点 第三个环节:归纳概括 预设时间4分钟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围绕作者、物候与物候学的相关知识、以及说明文的顺序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师给以适当的补充,最后出示知识树画。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使本节课条理清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预设时间6分钟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物候学知识) 第五个环节:拓展创新预设时间2分钟
观察自然并写一篇观察日记的。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评价说课第六大板块是课堂评价。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评价主要使用语言鼓励,学生评价以小组合作评价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资源开发
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挖掘教材资源,如课前的导语,课后的习题都可以整合到拓展创新的环节中。其次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搜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候和物候学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科渗透,关于课文中涉及到的经纬度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地理教材,请教地理老师,从地理学科中汲取语文教学资源。拓展部分,学生课下整理收集农家谚语,阅读关于物候现象的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更有助于学生体会科学的精神,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养成观察思索的习惯。
八、课堂反思:
本课运用“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将课堂的主动性交到学生的手中;了解学生,提问有针对性,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本文语言细腻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1、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们的思维是无穷的,很多学生的想法迫于时间的原因不能都得到机会进行表达。这点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课堂反思或课堂总结,将自己这一节的收获及想说的话述诸于笔上,教师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点评,把握住学生的每一簇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