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问题”模式与“目标分类”理论结合的尝试

“框架问题”模式与“目标分类”理论结合的尝试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理论与框架问题教学模式结合的可行性,并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例,介绍了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框架问题”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框架问题设计、框架问题结合

“frame issue ” until “ whether goal classify ” attempt that the theory combines mode ??DengZhou?? 【Abstract】

Through make investigations, compare with, means of analyzing etc., probe into Bloom cognitive field goal taxonomy theory with frame issue teaching feasibility that mode combine, regard employing course in computer as the exampl ?? 【Key words】Bloom's cognitive field goal is classified, frame question design, frame question are combined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自2000年7月在中国正式启动以

来,已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获得非常显著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框架问题教学模式更是引起许多教师的兴趣。这里所谓的框架问题指用来框定单元学习范围,揉合并包揽了全部的教学内容和思维拓展,并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究的一组问题。它从下到上有三个层次,包含了三类问题,即内容问题(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存在唯一答案的问题)、单元问题(以单元为背景,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和基本问题(直接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更具广泛意义,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框架问题教学模式就是\质疑\教学。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况中新问题的能力准备,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有着根本区别。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相一致,它主要依托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论。因此它逐渐被推广到许多中小学(中专、中师)课堂中,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之一。

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有层次的“框架问题”,不少一线教师费去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解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把框架问题教学模式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有机结合,是设计“框架问题”快速、有效的方法。而且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框架问题”模式与“目标分类”理论的结合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布卢姆教育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是布卢姆教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56年,由布卢姆(Bloom,B.S.)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到了1966年,十年的时间内,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都初步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50年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著作至少被翻译成22种文字传偏全世界。笔者尝试将“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与“框架问题”结合,其方法如下:

我们在应用“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进行“框架问题”设计时必须明确:“目标分类”理论的前三层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层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等对问题存在不同的回答。在设计这类问题时,教师必须注意这三层问题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与其个人经历联系起来,探询更多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从而达到活跃并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幼儿师范学校计算机课程中应用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理论 进行“框架问题”设计的具体过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