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 (1)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寓、揠、焦、喘、截”5个生字,并会写“焦”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的意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寓意

课前准备:

《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让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大家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狐假虎威、对牛弹琴、画龙点睛)

2、 揭示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做——《揠苗助长》 3、 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师在“揠”字上面注音,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 拼读生字,并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 2、课件出示字词:巴望 焦急 喘气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白费 一大截 枯死

(1)检查认读 (2) 认识“焦”:

出示生字卡片——“焦”大家知道它在古代是什么样吗?看这里! 出示课件:焦的演变过程。

指导书写:请你仔细地观察这个字,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看看,你要提醒小朋友在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师范写“焦 ” 好,有那么多要注意的地方,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请你自己在书上写两个。

3、请同学们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古时候有个人,他( ),于是,就把禾苗( ),

结果( )。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焦急”

师质疑:请你找一找“焦急”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

1、大家看第一句 ,理解“巴望” , 换个词 (希望、盼望)是非常的盼望,(板书 :巴望)

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把这种焦急的感觉读出来? 师范读强调天天 再指生读

2、出示第二句: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质疑: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 如果我们把“好像”去掉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比较 1、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2、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出示第三句: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如果我们把“焦急地 ”去掉,谁来读一读,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比较句子: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来,我们把整个一段话连起来读,把这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小结:农夫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哪、盼哪,但是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决定帮禾苗长。

(二)办法

农夫采用什么办法呢?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

他在干什么?(出示老农拔苗的图片)生:往高里拔 板书办法:往高里拔

他的这个办法就是课题中的——揠苗这两个字的意思。 2、 理解“筋疲力尽”

农夫虽然很累,可是看着禾苗长高了,心情怎么样?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看看从“喘气、累坏了 ” 看出农夫累得怎么样? 4、出示生字卡片——“喘”, 请大家做个喘的动作! 生做喘气状。

5、长高了多少?理解 “一大截”

卡片出示“截” 跟老师读。跟“截”长得相近的字还有栽、载、裁,编儿歌识记。(卡片出示形近字:栽、载、裁)

6、理解“没白费” 指导生有感情读。 (三)结果,揭示道理

1、这个农夫的办法到底怎么样,结果怎样呢?(出示禾苗枯死的图片) 2、农夫这个办法好吗?这样做对吗?错在哪?为什么?(错,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生自由说。

真是奇怪,费了那么大的力气,禾苗怎么会都枯死了呢?

生说原因。(根离开了土壤、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及养料、你太着急了) 生说方法。(施肥、松土、拔草、浇水)

3、出示课件: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自由说。(出示: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

4、师揭示:同学们,像这样的,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的,我们就把这个故事叫做寓言(出示词卡:寓言)

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一则,两个这样的小故事就是寓言两则,生齐读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规律办事。)

其实呀,寓言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很多道理在这个故事里。

四、练习复述课文

这个故事带给了你这么多启示。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记住,同位俩练习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1、同位俩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2、一生复述这个故事,另一生上台表演。

五、作业设计:

1、回到家里,把揠苗助长这一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诵读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坐井观天》、《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六、板书设计 :

揠苗助长

巴望 往高里拔 枯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