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复习题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体积、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换;稀释定律;溶液的配制 练习:
1、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A、CO B、O2 C、CO2 D、H2
2、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4.9g的H2SO4与0.2mol的H2O中,含有相同的( ) 4、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需NaOH的质量为( )克. 5、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
6、配制100ml的1mol/L的Hcl溶液,需要12mol/L的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如何配制? 7、使1molHCl与0.48molO2混合,在660K和101325Pa达成下列平衡时,生成0.40mol的Cl2。 4HCl(g)+O2(g) =2H2O(g)+2 Cl2 试求(1)各气体的平衡分压;(2)平衡
θ
常数Kp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
2、达到化学平衡的特征是: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系统中分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当平衡条件改变时原有平衡状态随之改变。 3、改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反应将正向进行。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3)压力:在恒温下,增大系统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平衡组成。 4、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当化学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不一定随之改变。
第3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1、pPH+pOH=14
2、酸性比较:PH值越大,酸性越弱,碱性越强。当溶液的PH=0,则该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但溶液中仍然存在H+离子 3、一元弱酸PH值的计算:[H+]=cα=Ka?c酸
某弱酸HA的Ka=1.0×10,则1.0mol/L该弱酸溶液的pH值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减小。
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弱电解质不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离解度略有增大。
5、缓冲溶液:能抵抗少量强酸、强碱和水的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基本不变
-6、CH3COOH-CH3COONa体系: 抗酸成分CH3COO 抗碱成分CH3COOH
++
NH3·H2O-NH3Cl体系:抗酸成分NH3·H2O 抗碱成分NH4
θ
—6
- 1 -
NaH2PO4-Na2HPO4体系: 抗酸成分HPO4 抗碱成分H2PO4 7、溶解度与Ksp的关系:
(1)AB型难溶电解质AB(s)== A(aq)+B(aq) S?+
-
2--
KSP
KSP 4(2)AB2或A2B型难溶电解质AB2(s)== A(aq)+2B(aq) S?3+
-
8、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QC>Ksp ;沉淀的溶解QC<Ksp (用于判断沉淀有无生成) 练习:在300ml0.04mol/L MgCl2溶液中,加入300ml0.20mol/L氨水溶液,有无Mg(OH)2
θθ
沉淀生成? (已知Ksp(Mg(OH)2)=1.8×10-11,Kb(NH3?H2O)=1.76×10-5)
9、分步沉淀,可进行离子的分离。同类型、同浓度, Ksp小的先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