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基本篇目文学常识整理
1、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2、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 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而标题则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3、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课文 《沁园春?长沙》 体裁 词 时代、作者等重要情况介绍 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一首豪放词,抒写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为任、激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每段都运用发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第二部分: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另有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著有《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段一:下定义,作结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段二: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 段三:引用论证,事例论证: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孔子之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劝学》 散文 《师说》 散文 《想北平》 散文 作者爱北平的理由: 整体感觉:动中有静,复杂而有边际 布置:在人为之中显自然 物质上:花多菜多果子多 环境:使人更接近自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词开豪放派,其父苏洵、弟苏辙均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本文是《前赤壁赋》。赋是介于韵文(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用比喻来描写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本文记叙了有关曹操的历史往事。 《我与地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同领唐代古文运动,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其中之一。 欧?亨利,美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并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作品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另